(会议全景)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讲话 湖南省司法厅厅长夏国佳讲话
11月18日,湖南省司法厅召开“应对金融风险,促进富民强省”专项法律服务活动述职测评大会,14个市州司法局长轮流上台就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述职,并接受与会代表的测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高度评价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形式生动,内容丰富,既检验了成效,开阔了思路,又交流了经验,振奋了精神”。
今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科学发展第一要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蔓延,创造性地开展“应对金融风险”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落实到司法行政工作的方方面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为改善民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受到了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方面走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取得了新成效。
1、服务经济发展,切实助推企业、工程应对危机。企业和工程建设是经济“保增长”的基础,也是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律师、公证等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主动深入企业、工地梳理法律服务问题,签订法律服务协议、担任法律顾问、派驻法律服务工作小组等形式,积极参与招商引资谈判、项目可行性论证,起草、审查、公证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资质证明,运用法律服务手段帮助融资引资、健全制度、堵塞漏洞等,有效帮助解决了一大批发展难题、防范和减少了法律风险,切实彰显了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助推企业、工程应对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1至10月,活动共走访调查重点工程1246个、企业13115家,签订法律服务协议5139个,梳理法律服务问题2.9万个,提供免费法律服务2.7万余起,出具法律意见书5462份,提供诉讼代理7784起,协助融资引资3248起,办理有关公证4.5万余起、司法鉴定1.8万起,代办法律手续6.5万余起,成功预防解决危机带来的法律风险难题3487起,协助企业、重点工程处理工伤劳资、征地拆迁、债权债务等纠纷1.3万起,切实为“保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桃江县司法局组织律师为总投资800亿元的国家重点工程桃花江核电项目前期工程成功处置征地拆迁法律难题17起,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长沙市法律服务工作者审查经济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1473份,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468起,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参与招商引资谈判133起,协助融资引资近300亿元,
2、服务依法决策,切实为党委政府依法应对危机当好法律参谋。活动启动以来,全系统共为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专题法制讲座5391次,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次、提出应对危机的法律建议2915条,协助党政领导参与商业谈判873次、解决法律问题1731起,切实为各级党委政府依法应对危机发挥了“法律参谋”作用。今年4月份,各市、县司法局长集中开展“应对金融危机电视法制宣讲”126次,播出时间长达3360分钟,积极营造了应对危机的法治氛围。省厅和怀化、长沙、湘西、郴州等地邀请吴志攀、龙永图等专家教授开展应对金融危机法律讲座,为党政领导临“危”决策有效廓清应对思路、提供法律启示。长沙市优化经济发展律师服务中心律师积极协助长沙市政府与美国盖尔公司就国际开发项目——梅溪湖片区进行多轮谈判,依法规避危机带来的法律风险,推动了项目顺利合作。湘潭市湘君律师事务所协助市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了湘钢技改项目中2.7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问题,确保了工程进度。平江县政府法律顾问团先后16次为县领导参与的招商引资及文本起草严把法律关,被县委政府称为“法律高参”。
3、服务基层群众,切实保障民生民利。为切实发挥司法行政部门服务民生的作用,各地以开展“法律援助暖民心工程”为契机,对返乡农民工、破产企业职工、低保户等符合特定困难条件的群众,简化程序,放宽标准,努力满足困难群众的民生法律需求。截至10月,全省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090件,同比增长30.3%,其中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6017件,同比增长36.7%,帮助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近1亿元;受理困难企业职工法律援助案件3017件,同比增长34%;受理低保户法律援助案件1927件,同比增长27%。与此同时,全省各法律服务机构义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9万人次,减免法律服务费用4400余万元。全省司法鉴定机构为困难群体实施免费司法鉴定1500余起,减免收费1000余万元。岳阳市公证处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优先优质办理公证事项620余起,减免公证收费4万余元。益阳、郴州、永州等市州和双牌、汨罗等地主动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再就业牵线搭桥、提供法律服务,惠及十余万人。
4、服务社会稳定,切实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充分运用人民调解、三联调动的职能优势,通过领导包案、分级负责、责任倒查等形式,在组织调解力量及时排查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和加强“两会”、清明、60周年国庆等特别防护期维稳工作的同时,突出调解因企业关闭、公司裁员、农民工权益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经济金融类矛盾纠纷,切实在职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截至10月,活动共排查一般性民间矛盾纠纷164516起、群体性纠纷隐患18322起,成功调处184780起(含累积数),其中有效防止群体性上访3114起,防止群体性械斗2418起,律师参与信访接待19144人次,协助党委政府处理涉法涉诉问题3259个,排查化解因金融危机引发的新型矛盾纠纷36455起,挽回各类经济损失近8亿元。各监狱劳教单位围绕“三不四无一降低一促进”工作目标,认真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造工作,切实排查处理监管安全稳定隐患,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确保了监管场所的整体安全稳定。“奔新生、奔富裕、促和谐”主题帮教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平均安置率达90%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省接收的社区矫正服刑人员没有出现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现象。
5、社会反响良好。从各地的反馈情况看,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党委政府满意、企业工程满意、基层群众满意、服务机构满意”的效果。各级党委、政府认为,“活动抓到了点子上,主题选得好,工作抓得紧,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兢兢业业地服务、默默无闻地奉献,为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工程代表高度称赞活动如“及时雨”、“雪中炭”,“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优质高效服务解难题、办好事,打心底欢迎,盼长期坚持。”基层群众认为,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暖民、便民、利民、安民,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广大法律服务机构认为,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是对全省法律服务工作队伍的“大检阅、大锻炼、大作为和大宣传”,有效拓展了法律服务领域、叫响了法律服务品牌、改善了法律服务形象、赢得了法律服务声誉。据衡阳市调查,活动前全市110家重点企业工程中聘请法律顾问的不到30%,现已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