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南监狱狠抓五项教育
促进改造质量稳步提高
为扎实推进教育质量年活动,湖南省湘南监狱狠抓认罪悔罪、心理健康、德行养成、感恩励志和职业技术五项教育,努力促进罪犯改造质量稳步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深化认罪悔罪教育,让罪犯走上赎罪之路。今年以来,湘南监狱将每月第一个星期三定为“忏悔日”,组织全体服刑人员真心忏悔、改过自新。“忏悔日”当天,以分监区为单位,通过现场组织服刑人员背诵《忏悔文》、撰写认罪悔罪书、深入分析典型案例、默思等形式,帮助服刑人员对照法律条款,厘清自己的犯罪经过,承认犯罪事实,承担犯罪后果。认清罪行是不能掩盖、无法抹杀的客观存在,树立罪责自负的意识;帮助服刑人员反思犯罪的根源,谴责犯罪的可耻,勇于承认罪错,树立悔改的决心;充分认识到犯罪对国家、社会、组织、亲人和本人的危害,产生罪责感和悔过意识,增强改正错误的意识;教育服刑人员只有认罪悔罪,通过踏实改造、积极赎罪,才能重新得到社会的认同,彻底新生。
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让罪犯荡涤心中之尘。监狱加大投入,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配备7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在每个分监区设立罪犯心理互助员。完成了心理测验室、咨询室、治疗室、团体咨询室以及心理渲泄室等配套设施建设,并购置了用于心理矫治的电脑、仪器以及心理测试软件等专业设备,从而为不断提高监狱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警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目前监狱有三级心理咨询师134名,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对服刑人员新入监、服刑中期、刑满释放前等不同阶段实行全程心理咨询、矫治,今年服刑人员心理测试和心理档案建档率均达到100%。在全体服刑人员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98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稳定了服刑人员的情绪。
三、深化德行养成教育,让罪犯沐浴文化之光。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文化和德行教育等各种教育资源,对罪犯进行道德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紧密围绕省局开展的十二项主题教育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为基本教材,辅助《弟子规》、《论语》、《朱子家训》等国学经典为教学参考,灌输“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传统美德,在监狱内部电视台反复播放《深圳首届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讲坛》光碟,在监狱改造小报《新希望报》开设“传统文化论坛”,以优秀文化陶冶罪犯情操,净化罪犯心灵,重塑罪犯人格。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讨论会,让服刑人员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学习心得和真实体会。大力开展教育改造罪犯大讲堂,将任务分解到各监区,所有教学课件制作成PPT和WORD文档进行幻灯片播放,对每堂讲课全程录像,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内部电视播放,提高服刑人员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强制学为主动要求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犹如狱苑内飘起的一缕春风,使湘南监狱全体服刑人员接受了一场特殊的心灵洗礼,文明礼让成为风尚,服刑人员违规违纪率大幅降低,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造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四、深化感恩励志教育,让罪犯感受社会之爱。坚持面向大众,群众参与;面向社会,团体参与;面向罪犯家属,亲人参与的“三面向”原则,通过亲情帮教、社会帮教和警示教育等方式,构建教育转化罪犯的强大社会支持系统,促使服刑人员在希望中改造。今年春节和六一儿童节举办了两次亲情帮教活动,监狱领导、管教警官热情接待前来参加活动的服刑人员亲属,并陪同其参观监狱环境。期间,监狱以面对面的形式座谈帮教,让服刑人员在感受亲情的同时受到教育,激发了好好改造、早日回归亲人怀抱的强烈愿望。积极开展社会帮教,通过与服刑人员亲属签订帮教协议、与当地政府、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教”等方式,让帮教单位和社会人士向服刑人员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之认清形势,开阔视野,增强信心、加速改造。与北京大学教练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深圳LP12举办了“大爱无疆,我的未来不是梦”手拉手大型公益活动。同时,主动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先后为耒阳市国家税务局、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耒阳市支行等单位的公职人员举办20余场报告会,邀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名人来监帮教180余人次,举行帮教活动8场,签订帮教协议630份,实现了国家公职人员得到警示教育、服刑人员得到长期帮教的“双赢”局面。
五、深化职业技术教育,让罪犯奠定新生之基。监狱始终坚持以正规化教学为根本,不断强化对服刑人员的实用技能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把服刑人员变成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监狱定期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聘请专家担任教师,对从事特殊工种的罪犯进行上岗培训和持证复审培训课堂化教学;坚持面向罪犯刑满释放后自谋职业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自2010年开始与湖南深职训学校、衡阳市成龙职业学校合作,鼓励罪犯参加缝纫、家电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等级考试,聘请专业教师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罪犯集中进行课堂化教学,组织好考试发证工作。同时,监狱成立QC小组,不定期举行“生产岗位操作能手”评比活动,充分调动罪犯学习生产技能的积极性。至2012年底,已有1200余名罪犯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今年又组织了565名服刑人员参加了不同技能的培训,为他们刑释后走向社会取得了就业谋生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