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所依托所内戒毒管理资源,积极发挥禁毒宣传职能,建成了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首个对社会开放的禁毒教育基地,该基地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待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单位参观2万余人次,参观人员对毒品的认知率达到了100%,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成效,2015年被湖南省禁毒委授予“禁毒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强化“一个理念”,主动担责建基地
近年来,长沙市查获的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占近70%,新发现吸毒人员35岁以下人员占近80%。毒品犯罪和吸食毒品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青少年涉毒案件与日俱增,开展青少年禁毒教育已刻不容缓,该所在做好保持场所安全稳定和不断提高教育戒治质量的同时,深刻认识到,在毒品屡禁不止且呈不断增长的新趋势下,面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禁毒宣传,从源头上预防毒品侵蚀、降低毒品危害,是禁毒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建设禁毒宣传教育基地,是有效依托场所戒毒资源开展禁毒宣传、扩大禁毒宣传阵地的重要举措。
基于这一理念,该所于2013年高标准、高要求建成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第一个禁毒教育基地。该基地总投资约120万,于2013年上半年建成,当年6月“国际禁毒日”正式对外开放。它集传统展厅与数字化、信息化于一体,主要由禁毒展示厅和禁毒宣教室两部分组成,运用现代展示手段和传媒技术,结合实物陈列、影视播映、图片展示、互动参与等,寓严肃的禁毒教育于生动的展示体验之中,向参观人员介绍毒品的来源、种类、危害、犯罪案例和毒品发展历史,以及如何远离毒品和增强防范意识等有关禁毒知识。它是青少年禁毒科普教育的基地,是面向社会开展禁毒宣传的载体,也是社会各界参与禁毒事业的重要平台。
二、提升“两个保障”,规范管理促实效
一是完善机制促保障。建章立制,完善了30余项管理制度,使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了一支包括禁毒宣传教育策划、组织、接待、讲解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注重禁毒宣传教育基地既是宣传教育阵地也是服务窗口,把教育人、激励人与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结合起来,定期考核,奖惩罚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素质、禁毒宣传专业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使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是内外结合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对禁毒教育基地图片和影视教育进行适时更新。积极探索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市场导向相结合,多渠道、多途径的禁毒宣传教育基地投入机制,实现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努力提升人、财、物保障能力,不断研究新方式,开辟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宣传教育手段,提高禁毒宣传教育效果和水平,使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使禁毒观念深入人心,参与禁毒工作外化于行。
三、通过“三种方式”,久久为功创品牌
通过苦练内功,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扩大禁毒宣传教育基地的影响力,把基地建成湖南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文明窗口和示范标兵。自禁毒基地成立以来,湖南卫视、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省、市级媒体40余次报道,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一是加强对戒毒人员禁毒教育。组织在所戒毒人员在新入所、常规矫治、回归适应时期到禁毒教育基地参观,通过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悲惨的遭遇,让戒毒人员从教育片中的真实事例和活生生的、血淋淋的镜头中感受到毒品的危害,接受禁毒教育,触动他们的心灵,提高和巩固戒毒人员识毒、拒毒意识。戒毒人员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平均每年达到600余人次。
二是加强对戒毒人员家属禁毒宣传。利用探访日、亲情日,定期举办家属禁毒教育培训班,组织戒毒人员家属到管教大院、禁毒基地参观,实现联合帮教,做好后续照管,提高戒毒人员家属防毒、拒毒能力和参与禁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所内的戒毒方法和措施导入到家庭、延伸到社区、辐射到社会,提高戒断效果,降低复吸率,目前,已培训家属1000余人次。
三是加强对社会单位禁毒教育。长沙县政府主动与该所签定合作协议,每年由长沙县政府组织全县公务和事业人员分批次来所接受禁毒教育,使公职人员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弘扬了正能量,填补了长沙县毒品社会预防的空白环节,对加强社会禁毒工作、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来源:长沙市司法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