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涟源市积极创新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专门机构安帮办,保障经费,形成合力。对全市2613名刑释人员和2768名监所、社区服刑人员,做到入监帮扶常态化、技能培训精准化、基地安置人性化,实现了“接得上、管得住、控得牢、帮到好”的目标。
为帮助服刑人员出监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涟源市安帮办从他们入监开始就抓帮扶工作,经常与监狱联合开展“亲人入监所、帮教暖人心”“监地共爱孩子、政企心系高墙”等专项活动。三甲乡袁某服刑后,他的儿子生活无着落,涟源市安帮办通过与省茶陵监狱连续3年联合帮扶,保障了他儿子的学习和生活,袁某的改造态度发生很大转变,因为表现积极,获减刑两次并得以提前释放。近年来,涟源市累计组织家属608人入监帮教,联合监所慰问服刑人员特困家庭58次,发放慰问金4.5万元。通过真情传递,帮教谈心,平复了服刑人员焦躁的情绪,感化了脆弱的心灵,增添了他们积极改造的信心。
为提高刑释人员谋生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涟源市建立了精准帮扶培训机制。各乡镇街道首先对刑释人员的培训意愿和专业进行摸底,政府再依托涟源市工贸中专量身制定计划、打造专业课堂,进行免费培训。市人社局加强监管,严格鉴定考核并发给资格证书,市财政局按工种标准给予补贴。3年来,共有391名帮教对象通过学习汽车维修、现代农业、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等10多项实用技能,凭一技之长走上了新的岗位,开启了新的人生。
对于刑满释放后的“三无”特困人员,涟源市坚持人性化帮扶,以“培训、教育、安置”为宗旨,依托涟源诚鑫汽修厂建立“新航中途之家”安置帮教基地,有效解决了“三无”特困人员过渡性就业和临时生活困难问题,杜绝了其重新违法犯罪。截至2016年年底,基地累计接收帮教对象230名。在基地示范带动下,出现了芙蓉生态种养场、创安防爆、海鑫电子以及外省一些4S店等主动联系接纳的爱心企业,呈现了刑释人员“一出监门就进厂门”的良好格局。
(来源:司法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