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闹”,是近年来媒体热词之一,背后是医疗纠纷频繁、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难以调处的尴尬症结。有人形象地比喻,医患关系“生病”了,而在5年前,湘乡市把第一个专业人民调解组织选定为医疗行业,由第三方机构负责“把脉问诊”,成功开出解决医患纠纷的“湘乡处方”。
自2012年成立以来,调解中心共受理医患纠纷304件,调解成功率100%,协议履行率100%,无因此引发刑事治安案件、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当地医疗机构用于解决医患纠纷的行政成本减少了800万元。2013年,湘乡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还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望:医患矛盾,一“闹”了之?
医患关系紧张,是近年来医疗行业比较凸显的矛盾。由于矛盾尖锐,“大闹多赔,小闹少赔,不闹不赔”一时成了患者及家属处置的不二法则。院方及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出面居中调处,被调侃成“儿子打人老爸来调解”。
湘乡市市直医院、民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近30家,每年医院业务量按照15%的速度递增,医患纠纷数量逐渐上升,且化解难度日益增大,医闹事件成了地方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
在2012年前,湘乡市相关部门曾试水专业调解,曾尝试由卫计部门牵头组织协调,然而由于和医院同属一个系统,调解结果让患者及家属不信服。此后,司法部门单独成立调处机构,其专业性和中立性备受质疑。
接连两套方案失败,湘乡市委、市政府着手联动多个部门,把建立专业人民调解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和重要手段。2012年,湘乡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开始了由司法牵头,医疗卫生、公安协同,并由法学专家、医学专家等“智囊团”护航的调处新模式。
闻:倒逼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联合调处犹如“大拼盘”,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作用。为此,从医疗纠纷调解中心选址就开始体现着谨慎和用心。
医调会租赁医疗中心区域作为专用办公地点,离城区各家医院车程都不超过5分钟。由司法局组织专门力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配备专职调解员,此外选聘懂法律、熟政策、精业务的兼职人民调解员,实行持证上岗。
医调会分别建立了医疗和法律共计59人的专家库,对重大疑难医患纠纷“把脉问诊”,为纠纷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并在调处中心公示供当事人选择指定
此外,调委会完善了岗位责任、受理登记、案件研讨、学习例会、考核奖惩、回访督办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湘乡市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医疗纠纷调处模式自实施以来,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医患纠纷,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倒逼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明显加强。
问:治标仍需治本
为了应对医患纠纷可能引发的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调委会制定了应急预案处置机制,公安、司法、卫生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成立秩序维护、专家会诊、事故鉴定、纠纷调处、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工作组进行处置,确保问题在当地解决。
调委会在第一时间将纠纷从医院转移至调解场所,保障了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病人良好的就医环境。
然而,调处纠纷仅缓和了表面纷争,纠纷仍然折射出医患间的不信任和调处中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公开、过程不透明等深层原因。为此,调委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调委会的行风监督员,对除涉及当事人个人隐私外的,调解现场均面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开放,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议。
同时,针对特殊人群建立救助基金机制,做到有困难可救助,每年筹措90万元,用于五保户、孤儿、流浪汉、精神病患者、低保户、特困户因病死引发纠纷,而医院没有责任且调处不成功的,以及医患纠纷经多次协商,双方金额相差在2万元以内,且可能出现信访等事件危及社会稳定的。
切:都是赢家,没有胜败
去年11月6日,本是龙先生最开心的一天,妻子预产期提前,他提早当上了爸爸。然而这份喜悦仅维持了5个小时,次日凌晨孩子抢救无效死亡。
喜得麟儿,新手爸爸还没适应新角色就不得不面临生离死别,龙先生气愤不已,质疑医院在妻子产检及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新生儿病情。龙先生的家人聚集在医院闹事,后被引导至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他认为医院此举是“踢皮球”,愤怒中抓起调处中心的杯子砸到了墙边,气氛一度紧张。
第一轮调解并不顺利,家属情绪激动,他们拒绝经济赔偿只要求医院还一个活生生的孩子。鉴于此,调解搁置,随后的调解中虽然家属情绪稍显平复,但要求的30万元赔偿是院方无法接受的。第三轮调解,是在医疗专家、法学专家及司法调解人员耐心解释中开始的,龙先生及家人逐渐接受了现实,孩子患有发病率低却死亡率高的先天性疾病,而且妻子在产检时发现的“小问题”没有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多种因素酿成了悲剧。11月14日,在孩子去世一周后,双方达成赔偿协议,院方赔偿47000元,矛盾就此化解。
据数据显示,2012年调解中心受理案件73起,调赔金额412万元,但到2016年,案件锐减至41起,调赔金额也减至190余万元。使患者及家属不花费用、不花精力找到一条依法解决诉求的途径,是医调会的宗旨,调解员千方百计说服当事双方“都是赢家,没有胜败”,让他们心服口服,案结事了。针对乡镇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患纠纷,则充分发挥镇、村干部贴近当事人的特点和优势,调动基层协作调解。
(来源:湘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