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

湖南日报:“第三方”调解化解医患纠纷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18年05月29日 00:00 【字体:
  

  5月21日,一家民营医院负责人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开福区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医调中心”),感谢人民调解员邹季明等人的公正调解,协助防止了医患纠纷扩大化。开福区医调中心2017年9月挂牌以来,与司法所无缝连接,为调处同类矛盾纠纷设置了第一道防线,率先在长沙市区开始了解决医院纠纷的探索。

  医患矛盾解决有了“去处”

  开福区辖区注册的各类医疗机构达248家,医患矛盾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

  2016年底,开福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洪斌萌生了利用人民调解来解决医患矛盾纠纷的想法,经过9个多月的筹备,区司法局协调了区卫计局及湘雅路司法所,共同建立覆盖全区的医调中心。

  医调中心有专职调解员4人,其中,陈辉云是位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退休干部,邹季明也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医患纠纷是个难解的“麻纱事”,两位专职调解员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了医闹之风不可长、但病患的权益要维护的调解信念。去年9月成立至今,医调中心已成功化解各种医疗纠纷23起,成功转型为医调的“第三方”。

  医调”化解悬殊的争议

  救治无效死亡,这是病人家属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院方与家属的协商经常是不欢而散。医调中心此时就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9月,53岁的肖某因脑出血就诊于开福区某医院,医院先采取微创手术,但效果不理想,肖某的病情急剧恶化,医院立即采取开颅抢救,但最终还是无效,肖某死亡。家属认为院方的治疗不当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医患就赔偿争议协调几次未果,于是向医调中心申请调解。连续3天,邹季明和陈辉云两人反复多次“面对面”调解、“背靠背”协商,最终将赔偿争议达到平衡。

  医患矛盾不及时解决,就可能会酿成大的群体性事件。2017年10月,25岁的张某与男朋友发生争吵,赌气吞服了100多片降压药,家人在5小时后,才将其送至医院抢救,张某因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而身亡。但其家人以医院的过错引发纠纷,聚集了40多人到医院讨说法。眼见着事情越闹越大,不可收拾,双方来到医调中心,经调解员反复劝说,让家属明白是自身原因耽搁了抢救时间,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终于和解,一场群体性医闹平稳解决。

  自医调中心成立以来,共计为群众争取达400多万元的赔偿和人道主义救助,化解群体性事件3起。

  立场公正,调解成双方“代理人”

  医调中心成立之初,聘请10多名法学专业人士和20多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团队做咨询顾问,在纠纷模糊、责任无法厘清的时候,团队出面给予专业性的分辨。?让矛盾明晰,让责任明确,让赔偿满意。

  2017年12月,32岁的王某因患急性荨麻疹到省某医院治疗,在诊治过程中,主治医师没有注意到王某病历本上青霉素过敏反应史,给王某开处了阿莫西林药物,导致王某青霉素剧烈过敏反应。事后,王某和家人多次找院方沟通未果,随后到医调中心协商解决。

  此纠纷一目了然,院方之所以推诿,就是因为对于患者的赔偿数额拿捏不准。经过医调中心协商,院方承担王某住院期间全部费用,并给予8500元的补偿,双方都对此比较满意。

  医调中心是医疗矛盾纠纷化解地,同时也是公共法律免费咨询地,自成立以来,本着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的“三免服务”,使来访群众合法合理地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为群众节约诉讼成本20余万元。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第三方”调解化解医患纠纷

974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