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长,我们都是有工作单位的人,何必把鉴定机构申请搞这么复杂,莫非你还信不过。”
“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保证每一家鉴定机构的‘货真价实’,每一名司法鉴定人的‘真材实料’。”常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科副科长周旎淡淡地回答。
周旎,2001年着手司法行政工作,2012年任常德市司法局司法鉴定管理科副科长。7年来,她以鉴定机构规范建设、诚信建设为原则,努力维护司法鉴定市场的秩序稳定,努力促进司法鉴定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她所在的科室被评为“先进科室”,受到省司法厅、常德市委政法委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名铁面无私的“守门员”
2014年,某单位申请成立一个司法鉴定机构,为确保万无一失,周旎对20多名拟新增人员的职称、学历证书进行现场审查后,又分别在学信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进行甄别。由于部分人员的相关信息当时没有入网,她于是带着介绍信到人社、教育等部门一一核实,单单是资质审核就花了一周多时间。
据统计,2012年至2018年,常德市司法局共收到10多家企事业单位关于成立司法鉴定机构、70余人登记司法鉴定人的咨询和申请,她经手办理初审呈报到省厅核准登记的鉴定机构2家,鉴定人42名。
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从业者的执业准入,是确保司法鉴定公正性、权威性的基础,是保证司法鉴定质量符合党的法治建设要求的一道重要防线。作为监管人和经办人,责任重大,不容丝毫懈怠,凭着对法治的信仰,周旎坚持原则,严把核准初审关,当好一名“守门员”。
一名执行标准的“管理员”
2018年,常德市依法注销了3家“四大类”外鉴定机构和77名“四大类”外司法鉴定人,这与周旎用法治精神落实司法鉴定管理规范化的工作动态是分不开的。
针对鉴定机构标识标牌五花八门、场地不达标、设施不齐全等情况。落实公示牌、工作人员办公桌牌和工作胸牌、案卷封面、档案装订、管理台账的“五统一”;出台《常德市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常德市优秀司法鉴定所(中心)窗口评选办法》;实施案卷评查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常规检查与投诉查处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三结合”制度,对执业活动实现动态检查、综合评估和全程监管。
规范建所,严格治所,重点查处了超范围执业、虚假鉴定、不正当竞争、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对2个司法鉴定所下发了整改通知,对5名司法鉴定人进行全市通报,在行业内引起了较大反响,逐步改变了过去鉴定机构的“游击队”形象。
一名不偏不倚的“仲裁员”
在办理投诉案件中,周旎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枉不纵,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合法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当一名不偏不倚的“裁判”。
2014年6月,慈利县八旬老人邢某,在女儿陪同下找到周旎,投诉常德某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弄虚作假。经反复调查,认为邢某所反映的诉求依据不足。向老人送达答复意见后,老人认为司法局偏袒该鉴定机构,不认可调查意见,并继续到信访、纪委等上访。
见到这一情况,周旎向科长建议引导行业协会启动专家会审,寻求技术支持,并指导被投诉鉴定机构主动和当地司法所联系,引入人民调解机制,最终这起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原本心存芥蒂的邢某在一次次交流、沟通中逐渐理解了司法鉴定工作的规则、方法。事后,邢某打电话多次向周旎和同事们表示感谢。
2012年7月至今,常德市司法局共接到有关司法鉴定来信来访、网络投诉以及上级转办案件69起,依法受理37起,未发生一起错误案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正是有周旎这样的人存在,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才会有中国法治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来源:法治湖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