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置帮教工作作为涟源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和体现法治关怀的一项重要举措,帮助广大刑释服刑人员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温暖人心。
入职立心 坚定信念门。涟源市司法局牢固树立“多帮助一名对象自新自立,就是为社会平安多增一份稳定,为经济发展多添一份力量”理念,深度结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源头治理重犯恶性事件,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帮教帮扶帮困”格局,扎实做好衔接管控、帮扶救助、就业培训、过渡安置。潜心思考琢磨实招,创新作为奋力拼搏,担当尽责践行初心,对党绝对忠诚,坚定宗旨信念门。
入监帮教 促改启心门。市司法局加强同有涟源籍服刑人员的402个监所进行政策沟通、信息互通、帮扶联通,巧妙运用亲情和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入监所,帮教暖人心”、“监地共爱孩子、政企心系高墙”系列活动。在娄底监狱,康坪村八旬贫困户梁大爷夫妇圆了8年来日思夜想的心愿——“儿子不孝,不能给你们养老,对不起,我一定会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狱”梁某声泪俱下。省东安监狱招聘会上,汽修厂肖志刚对担心出狱无门的乡亲承诺“就业问题你们放心,厂里包吃包住无条件接纳”。
系列活动累计组织家属825人入监帮教服刑人员437名,救助特困服刑家庭218次,发放救助金22.5万元,用亲情抚慰和咨询答疑给予他们重获新生的力量。
入户结对 解困进家门。市司法局对帮教对象深入开展调查走访,一人一档,一个家庭制定一个帮扶方案、一名孩子一套帮扶措施。通过点对点“一帮一”“多帮一”的帮教模式,结合政府购买关爱服刑子女专业服务等手段,解决帮教家庭实际困难,实现生活有依靠、就学有保障、成才有机会。
入校培技 广开就业门。建立政府总体安排、乡镇精准摸底、司法负责组织、学校具体培训、人社考核发证、财政补贴费用、基地推荐就业的培训机制,帮助对象按需培训技能,多工种应聘,广开就业门,734名帮教对象通过学习实用技能,凭一技之长走上了新的岗位。涌现出了开办汽修厂的李志军、制衣扶贫车间的梁伦望、德奉电子的吴名和、农业种养的周太连、网络公司的钟友武等一批学以致用的创业典型,实现了个人安定、群众肯定、社会稳定的三赢局面。
入企安置 敞开接纳门。司法部基层司司长罗厚如肯定涟源新航安置帮教基地的创建为全国安置帮教事业发展树立了好榜样。帮教基地集刑释社矫人员教育学习、心理矫治、就业培训、过渡安置于一体,通过解决一个生活、安排一处住所、提供一份工作的贴心帮扶,累计帮助帮教对象275名,无一人重新犯罪。实现了安置一个,稳定一家,平安一方的目标。在基地示范带动下,出现了一批省内外主动联系接纳帮教对象的爱心企业,呈现了“一出监门就进厂门”的良好格局。自主创业、网格关爱,社会力量帮教全面推开,2514名刑释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大门。
涟源市“五入开门,真情帮教”工作举措,让法治关怀直暖心田,让帮教阳光照亮前行,得到了中央部委和中国长安网的充分肯定和推介。
(娄底市涟源市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