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全面推行“屋场会群众工作法”,推动形成“群众说事、屋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及时、就地、依法,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并将这一群众工作方法做实、做深、做透,与信访维稳、脱贫攻坚等议题深度结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7月成功获评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省委副书记乌兰在2020年5月全省脱贫攻坚大会上,推介了涟源“屋场会”化解涉贫领域信访问题的做法。2020年6月28日,《湖南日报内参》刊发了《涟源推行群众工作新方法,一年即退出信访工作重点调度县——“屋场会”:基层治理的有益实践》,省委副书记乌兰再次作出批示。
一、背景起因
涟源是武陵山片区贫困县,总人口114万,人均耕地仅0.69亩,人口聚集程度高,社情民情特别复杂,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过去长期依赖煤炭产业,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信访量居高不下,2018年被列为省信访工作重点调度县。为切实解决脱贫攻坚中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化解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涟源市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借鉴枫桥经验,探索群众工作新模式,出台了《涟源市全面推行“屋场会”的指导意见》,“屋场会”全面铺开。实现了社会治理手段由“增人、增钱、增物”转变为发动群众,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社会治理的低成本、高效率。
二、主要特点
一是贴近群众接地气。“屋场会”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去掉一切繁文缛节。会议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农闲时段,地点大都选择在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屋场或院子。党员干部主动登门,不设主席台、不印讲话稿、不讲官话和套话,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当面锣、对面鼓”拉家常,宣讲政策、通报工作、讨论问题。村里举办“屋场会”也没压力,干部来了,自备几条板凳、几杯清茶即可,零负担、零接待,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干群关系。
二是组织群众聚人气。坚持“群众的事和群众商量着办”,打破过去只召集党员、组长、自治组织成员等固定人员议事的习惯,把更多的普通群众,特别是乡贤、贫困户、上访户、经济能人、志愿者队伍等吸纳进来,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用群众自己商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屋场会”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当“主角”,干部当“配角”,提升了普通群众的“话语权”,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得到空前高涨,全市“屋场会”普通群众参与率达到72%。如杨市镇泉河村两个村民小组召开“屋场会”,没有市、镇干部到场,但在村干部和老党员、乡贤的引导下,两个组多年的激烈矛盾全部得到了解决,还现场募集到了资金7万元。
三是明辨是非树正气。在“屋场会”上宣传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打击“电诈”等政策法规,引导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发扬斗争精神,在“屋场会”上对村民参与“黄赌毒”、不孝敬父母、不讲卫生、不遵守村规民约及公序良俗等现象进行揭批,对好人好事进行宣传表扬。有的屋场还建立了“红黑榜”“文明榜”,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新风尚,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如杨市镇孙水河社区,13栋空心危房的拆除久拖未决,群众意见很大。为此,当地举办多场“屋场会”,议事评理,对拒不拆除危房的群众进行批评教育,最后达成了统一拆除的共识。同时,通过“屋场会”收集各类案件线索,通过依靠和发动群众,劝返和追回电诈逃犯48人,为实现历年电诈逃犯“清零”目标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是化解矛盾消怨气。对涉及矛盾纠纷调处的议题,安排法律服务人员、人民调解员参加“屋场会”,坚持“有事说事、有理明理、有结解结、有法依法”,让双方当事人能够放下积怨,平心静气解决问题。对信访人提出的诉求,在“屋场会”进行公开讨论,让群众评议相关部门的处置、答复是否合理,信访人该不该继续上访。截至目前,涟源市共召开“屋场会”13000余场,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3137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52余起,30多名重复访、越级访的当事人,经过村民评议后,签订了息访承诺书。
三、工作措施
一是干部带头。驻乡市级领导每个季度至少参加1次“屋场会”;驻村帮扶后盾单位主要领导每2个月至少参加一次“屋场会”;乡镇班子成员每1个月至少参加1次“屋场会”;驻村工作队长、驻村干部、村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参加“屋场会”。实现干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邻里、乡贤带动群众,正党风、优政风、带民风。确定了一批群众基础好、工作有特色或者发展建设任务重、农村矛盾比较多的村作为“屋场会”示范村,由市级领导联点,相关单位挂点支持,杨市镇板桥村作为“屋场会”的首创地,已成为娄底、涟源两级市委党校的现场教学基地。同时,每年都评选一批优秀“屋场会”典型案例,在媒体上和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屋场会”的群众影响力。
二是整合力量。把“屋场会”作为农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重要载体,多部门联动建立健全机制,将各方面的力量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组织、宣传、政法、扶贫、农业农村、民政局、司法、信访等单位都把工作覆盖到了屋场。市“屋场会”办出台《关于“屋场会”示范村建设的通知》《关于各乡镇班子成员、基层政法庭所负责人带头主事“屋场会”的通知》《涟源“屋场会”五定法》;组织部出台《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联村、党员干部联网格、村党组织成员联屋场、党员联户活动的通知》;宣传部《关于在全市开展“屋场会”微宣讲的通知》;司法局出台《关于为“屋场会”提供在线法律服务的试点办法》《关于在人民调解中运用“屋场会”工作法的实施方案》;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出台《涟源市关于在村民自治中开展“屋场会”工作的通知》;信访局出台《关于开展“屋场会”群众工作法化解初信初访信访事项工作的通知》。
三是规范运作。“屋场会”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定主事、定议题、定议程、定会纪、定结果的“五定”工作法,形成闭环运作。市“屋场会”办公室建立了市乡纵向贯通、相关部门横向联通的任务交办分流机制,将任务分门别类,交给有关部门和乡镇严格按流程开好“屋场会”,最终通过有关部门进行司法确认后反馈给有关部门、镇村和当事人。以村为单位建立“屋场会”问题台账,对能当场解决的即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知会相关责任方,及时处置和答复,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
四是智慧支撑。着力打造“智慧屋场”,自主设计建设了“屋场会”APP考核现代化管理平台,全面整合所有与“屋场会”有关的信息数据,对信息数据和各类事件进行实时趋势分析、决策研判、调度指挥、督导考核,对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事件进行统筹协调、联动处置,切实提升了“屋场会”的科技感。每月各乡镇、单位通过“屋场会信息报送”APP上报本月召开“屋场会”信息,建立电子台账。如群众矛盾纠纷问题因调解不力甚至是无人问津的,导致矛盾激化、信访上行,倒查“屋场会”台账,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分类对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追责。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结合实际,推出了各具行业和地方特色的智慧元素。如市司法局为全市“屋场会”提供在线查询、咨询、释法、调解等法律服务,茅塘镇石门村公益银行积分制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五是拓展延伸。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涟源“屋场会”的议事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侧重于脱贫攻坚和信访工作,延伸到了基层治理和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经做好了“五个”结合:与基层党建相结合,支部当堡垒、党员树旗帜,充分发挥党员在“屋场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将“屋场会”打造成为加强基层自治的新型载体,倡导法治思维,完善村规民约,构建了齐备的乡村治理体系;与村民议事会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问题解决机制,严防“领导现场办公会”、“挡箭牌”、“现场秀”现象的发生;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等社会治理手段结合起来,引入科技手段,织密社会治理网络,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效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开展微宣讲,倡导新风尚,弘扬正能量,提高了乡村振兴的文明指数。如三甲乡岩美村以“屋场会”制定村规民约、渡头塘镇红溪村以“屋场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湄江镇朱岩村以“屋场会”促进农村环境整治、蓝田街道新新社区以“屋场会”推动群防群治、六亩塘镇扶珂村以“屋场会”确定产业发展路径,“屋场会”的效益得到了全面发挥。通过“屋场会”的形式,让干部工作下沉到村组屋场、政策宣讲到村组屋场、感情联系到村组屋场、信息连接到村组屋场、贴心服务到村组屋场、难题解决到村组屋场,充分尊重群众,让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了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四、主要成效
一是破解了基础社会治理难题。自“屋场会”启动以来,前端化解矛盾、中端防控风险、末端促进文明。我市社会治理变“单打独斗”为“群防群治”,变“单一调解”为“多元化解”,变“事后处置”为“源头防范”,取得了“三上三下”的初步成效:群众纠纷调处满意率上升,矛盾纠纷化解办结时长下降;调解结案率上升,民商事立案诉讼下降;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上升,各类发案下降。2019年,我市赴省、赴京上访量同比分别下降37.37%、43.03%,从全省信访工作重点调度县退出,并荣获“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县市”、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县”。在今年初全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考核中,我市位列贫困县一类单位第一名。
二是促进了产业发展。2019年,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大部分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今年,全市克服疫情影响,化危为机,特别是面对农村产业小而散,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劣势,“屋场会”充分发挥了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优势,“公司+农户”蓬勃发展,全市形成了玳玳酸橙果业、玉峰葡萄、种植、养殖等产业。2020年2月29日,省政府同意涟源市退出贫困县。
三是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屋场会”群众工作模式获《人民日报》《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100余篇(条),《学习强国》5篇。2019年省综治民调得91.27的历史最高分,同比提高4.91分,排名娄底第一。涟源“屋场会”被评为2019年度娄底十佳改革案例和省社会治理创新试点项目。《涟源:屋场会里“话桑麻”》获评娄底广播电视新闻一等奖和省二等奖。在2019年度娄底十佳改革案例评选会上,获得作为娄底专家评审组组长、省委改革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唐超雄的点名表扬:“涟源屋场会”的改革就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围绕当前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来进行探索和创新,看起来落得低,却站得不低,虽然定位和选的角度很小,但以小见大、以点见面,真实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涟源市司法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