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湘西州司法局迅速启动大学生“送法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来自省内外214所高校1196名大学生组成土家语、苗语“双语”普法队,走进土家苗寨掀起了法治宣传热潮,社会各界点赞不断、好评如潮。
组织推动有高度。将大学生“送法下乡”作为推进法治湘西建设的重要举措,发动州县两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单位,广泛推送大学生“送法下乡”招募令,以县(市)为单位建立志愿者服务联络群。为提高大学生普法质量,组织司法行政干部、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对其开展集中岗前培训,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总结会,分享我的“送法”故事,交流实践体会,颁发活动证书,让大学生志愿者留得住、有收获、还会来。
集市摆摊有浓度。利用群众在乡镇赶场日相对集中的特点,大学生志愿者与“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一道,在乡镇车站、集市等人流密集处摆“摊”、设点,采取以案释法、有奖抢答等方式,宣传民法典、湘西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内容,现场解答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寒假期间,大学生志愿者共深入115个乡镇、227个村(社区)开展集中宣传6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帮助群众解答法律问题2000余个。
敲门行动有广度。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居住地所在村(社区)日常工作,联动党员干部、人民调解员等开展普法宣传“敲门行动”,帮助排查自建房消防安全隐患,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寒假期间,大学生志愿者共走访群众2万余户,排查安全隐患500余个,协助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同时,村(社区)主动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为村民上法治课,参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协助培训“农村法律明白人”。保靖县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书屋开设“利剑护蕾·守护花开”法治讲堂,泸溪县大学生志愿者与村民围坐一个圈,以院坝会的形式面对面宣传法律知识,让普法宣传“零”距离。
法治活动有温度。将法治宣传与民族地区非遗文化将结合,以“茅古斯”“辰河高腔”“三棒鼓”等民俗文化为载体开展法治宣传。龙山县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一支“三棒鼓”普法小分队,把法律法规写成歌曲唱出来,深受群众喜爱。将法治宣传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把法治宣传、纠纷调解平台搬进景区,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矮寨大桥、凤凰古城等景区开展宣传活动,为“春节游”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凤凰县大学生志愿者在凤凰古城开展法治宣传,为游客提供景区引导、咨询服务。保靖县大学生志愿者在吕洞山景区宣传保靖黄金茶古茶树资源保护若干规定,助力景区文旅市场全面复苏。
普法宣传有热度。利用线上平台覆盖面广、便捷高效的特点,组织大学生自拍自导自演普法小视频,将法律条文与群众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相结合,重点宣传森林防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吉首市大学生志愿者拍摄农村普法宣传微视频,用小视频宣讲身边的法治故事。古丈县、龙山县等采取现场跟拍的方式,录制活动纪实小视频8个,相关视频在户外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微信转发4000余次。
(湘西州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