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

张家界市司法局“五项”举措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23年04月03日 16:16 【字体:
  

自开展“打好六仗”活动以来,张家界市司法局积极推行“党建+”工作机制,在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治体检、法律援助、矛盾化解等服务活动中走在前,作表率,以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面建设现代化张家界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加强法律服务,持续便民利企。一是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讨薪或企业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对涉及企业困难职工、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申请,实现应援尽援。今年以来,已受理各类农民工劳务纠纷案167件。二是开展企业法治宣传。积极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园区”和“法治体检”专项活动,深化法治园区、法治企业创建活动。三是创新落实纾困解难措施。针对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现状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措施。组织司法干警、律师等人员每2个月至少到工业园区、联系帮扶企业上门服务1次。今年“12348”热线已接受法律咨询427人次,接通率100%,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加强公证服务,持续优化措施。一是规范企业经营秩序。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为企业提供合理合法的法律咨询服务和程序指导,办理现场监督公证事项,确保企业经营的客观性,维护企业内部竞赛活动的公正性。二是助力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办理证据保全、赋强公证,以国家机关颁发的证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基准,从客观实际出发,帮助企业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办理证据保全公证,为辖区内群众和企业拆迁提供现场证据,支持拥护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法治依据。

加强机制建设,持续化解矛盾。一是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激励新时代“枫桥经验”遍地开花:永定区矛盾纠纷“431”分级化解长效机制,武陵源区“三调一问一引”调解机制,慈利县“网格化+331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做法均在湖南日报地州新闻头条刊载。二是构建多元解纷大调解格局。全市实现了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行政调解委员会全面提质升级。指导成立市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装饰装修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市银行保险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武陵源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慈利县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慈利县工业集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大调解落实。推动各单位制定多元解纷工作落实考核实施细则和奖励办法,将大调解工作纳入全市平安建设考核、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纳入司法行政年度业务工作考核,有力有序地将人民调解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大调解新格局。今年来,全系统调解涉企纠纷145件,全力为企业保驾护航。

加强案件办理,持续简化程序。一是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对普通企业仲裁案件办结时限由原来的5个月缩短到4个月,涉企仲裁案件的办理效率提高,保证了涉企仲裁案件快审快结,方便了企业通过仲裁解决纠纷。二是减少企业仲裁成本。为切实解决企业矛盾纠纷,困难中小企业民商事仲裁案件实行收费减免50%的措施,极大程度上为困难企业减负。今年以来,办理涉企案件27件,申请缓缴案件4件。

加强权益保障,持续解决问题。一是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征求市直相关单位意见,经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同意,并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出台了《张家界市行政应诉工作规定》,为企业申请行政复议提供了制度依据。二是创新审理方式。复议案件办理采取三人轮流负责审理,疑难案件召开局长办公会的方式,保证每一个案件都有一个合法合理的结果。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督查,重点督察涉企行政执法过程中三项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现场查看资料和案卷,查找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拟定于10月份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重点抽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通过案卷评查发现问题,不断规范执法程序,优化营商环境。


(张家界市司法局供稿)

张家界市司法局“五项”举措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2930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