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永顺县坚持以推动高水平法治建设为目标,以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和载体,通过构建普法格局、丰富普法载体、培优普法队伍,多举措打造具有永顺特色普法宣传体系,让普法有温度、接地气、受欢迎,为永顺县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强化保障,构建普法格局
该县将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绩、机关效能建设和五个文明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现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与平安建设、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制定出台《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法治宣传教育主要任务,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对账式”考核,形成分工有序、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精准普法,通过组织各种学习,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该县领导干部学法考法参考率、合格率均达100%,法治教育融入公职人员初任、任职、在职全过程。
突出重点,培优普法队伍
该县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法治力量,完善县乡村三级动态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推行“法治副校长包片、法律顾问包村、法律明白人联户”模式,建强基层依法治理骨干体系。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优势,组织开展大学生寒暑假“送法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化身普法宣讲员,为基层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该县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纵深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三二一”工作法,实现县乡村三级调委会全覆盖,自下而上逐级化解消化各类矛盾纠纷。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级各类调委会337个,其中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1个,乡(镇)级调委会23个,村(社区)级调委会303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10个。
创新形式,丰富普法载体
该县努力创新拓展普法载体形式,扩大法治文化阵地,不断丰富普法内容,努力提升全县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坚强的法治保障。
“法治+地域特色”强化阵地建设。该县依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等,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基地,彰显红色、世界文化遗产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内涵,打造普法靓丽品牌,共建设县级法治文化公园2个、红色法治教育基地1个。
“法治+示范创建”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已创建成功2个国家级、12个省级、17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法治+新媒体”打造普法矩阵。不断提升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利用率,开设普法专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协调高效、优势互补的普法宣传工作体系;建设法律服务微信群,通过“指尖交流互动”传递最新法治动态,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对接群众“全天候”“零距离”。
“法治+文明实践”拓宽普法渠道。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法律法规宣讲、普法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构建覆盖全县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服务体系,以实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将法律法规知识送到广大干部群众手中,切实抓好妇女儿童权益、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和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不断深入人心,在全县上下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永顺县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