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靖县始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文化,利用苗画、竹编、苗鼓、土家山歌等非遗文化为载体传播法治精神,打造保靖县特色“法治+非遗”文化,切实增强法治宣传的新颖性、趣味性、实效性,提升大众学法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创作和推广,法治宣传与非遗传承碰撞出新“火花”。
非遗苗画展现法治精神
苗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独具湘西保靖特色的民间传统美术,是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画种,多表现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主题,极具浓郁的民族特色。保靖县以“苗画”为载体,绘制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书签,精美实用,赢得青少年等广大使用者好评,非遗“小书签”传播法治“大能量”;法治信仰苗画与非遗结合,展示在法治保障下人民幸福美满、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昌盛。
实用竹编呈现法治光辉
传统竹编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保靖县比耳镇是有两百多年竹编历史的“竹艺之乡”。近年来,保靖县把竹编文化与法治元素有效结合,组织竹编匠人将法治内容编入竹编用品,创作“法治+竹编”法治文化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推动法治宣传“具体化”,实现法治宣传日常化,寓学于乐,快乐、高效传播学法的正能量,确保学法“看得见、摸得着”,不断丰富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激情苗鼓彰显法治力量
苗族鼓舞,历史悠久、形式独特、种类繁多,在湘西地区代代相传,普及面广,展演场合多,参与群体大,是一种典型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保靖县创作“法治+苗鼓”,在鼓面印制“12.4”国家宪法日标志和蝴蝶、花瓣、喜桃、保靖县黄金茶叶标志等,“静”看成画,“动”则传递法治宣传最强音。法治苗鼓与鼓舞有机结合,彰显法治力量。
土家山歌尽现法治柔情
“人民宪法为人民,内容完善合国情。利国利民法规定,民主自由又公平……”土家山歌《宪法来做指南针》演唱在保靖县沙湾村俆徐拉开,保靖县司法局积极组织土家族歌手编作、表演法治山歌,以“非遗+山歌”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确保法治法治宣传“接地气”、有实效。
(来源:湖南普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