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

望城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十二条措施”落地见效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25年06月13日 12:34 【字体:
  

今年以来,望城区以“控频次、控乱查、控扰企”为核心,推行涉企行政检查规范化改革,通过制度立规、数字赋能、联合监管等举措,实现检查次数大幅下降、市场主体活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区涉企检查次数较2024年同期下降44%,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7.75万户,同比增长12.07%,其中企业总量37468户,同比增长18.85%,法治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持续擦亮。

制度立规+分级监管让检查频次“瘦身”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望城区立足长远,高位推动制度建设,第一时间出台《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十二条”措施》,围绕涉企行政检查行为,系统列出“负面清单”,明确严禁无依据检查、多头重复检查等行为,提出“五个严禁”“八个不得”的刚性要求,向辖区企业发放宣传告知书3000余份,为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同步建立执法主体资格公示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动态公开具备涉企检查资格的单位名单。目前,全区30个区直部门和镇(街道)已公示532项检查事项和172项年度检查计划,从制度上严格控制涉企检查频次,让企业对执法检查“看得见、算得清”,有效增强了执法透明度,减少企业对检查的不确定性焦虑。

望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区产业发展主阵地,积极探索创新。率先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补充规定》,按照行业领域特点、企业信用评价以及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检查。在检查方式、抽查比例和频次等方面,针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建立无事不扰“白名单”管理制度,将辖区40家低风险企业纳入“白名单”,以企业自主检查为主,依托智慧安监监管平台,实施全周期电子化线上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检查。

同时,对隐患排查整改自查自纠良好的企业,经企业负责人申报,可申请加入“白名单”管理,并享受专家定期帮扶,充分激发企业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区医疗保障局依据医保定点医药机构的服务质量、遵守医保政策法规情况、投诉举报处理结果等多维度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将25家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和药店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建立信用信息库,实行医疗保障信用监管,既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减轻诚信守法机构的检查负担。

数字赋能+扫码留痕让执法全程“阳光可溯”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望城区多个单位积极创新,以数字化手段推动监管模式转型升级,杜绝随意入企开展检查。经开区铜官工业园区依托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对危化品运输、生产、储存全链条实施24小时在线动态监管,实现风险实时监测、预警和处置;区农业农村局建立“远程检查+电子档案”机制,通过视频巡查、数据调取等方式,对企业进行非现场“无扰检查”,既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又确保监管到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充分发挥智慧监管平台作用,今年已远程抽查项目130余次,精准预警隐患46处,非现场检查占比达30%;市生态环境局望城执法大队今年非现场检查企业220余家,占该单位总检查量67.3%,大幅提升了环境保护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扫码入企”制度成为规范执法的“电子哨兵”。执法人员入企前须通过“湘易办”或“湖南营商码”登记,借助“扫码留痕”管理,实现对涉企行政检查的全过程监督。区水利局等单位进一步细化管理,出台《推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扫码留痕管理实施方案》,要求检查前向企业推送检查事项、时间和人员信息,现场执行“亮证+扫码”双验证。

今年以来,全区已实时上传457次扫码检查记录至全省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其中经济发展管理重点领域监管数据占比达94%,全程留痕监管让执法行为更加公开透明。正如望城经开区某制造企业负责人所言:“现在检查前手机扫码备案,流程规范了,企业接待更省心,还能进行线上评价,这个‘码’让我们有了说话的地方。”

联合监管+问题导向让企业发展“轻装上阵”

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检查”“重复执法”问题,望城区积极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改革。发布《望城区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在卫生健康、商务、金融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应急管理等八大领域,科学制定20次年度联合监管计划。通过整合执法资源,统筹执法力量,开展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大大提升了检查效率,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

同步优化园区监管体制,望城经开区将消防、环保等执法事项全部纳入园区统筹管理,统一规划检查安排,杜绝“重复查”现象,企业迎检频次大幅减少。“以前每月平均接待3至4次检查,现在季度日常检查不超过1次,我们能腾出更多精力抓生产。”望城经开区某规上企业相关负责人的感慨,正是联合监管成效的生动体现。

闭环管理+靶向攻坚让政策红利“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望城区聚焦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执法事项多、执法工作量大、行政裁量权基准幅度大的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启动“自查自纠+社会监督”双轮驱动机制,一方面,全面梳理12345热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复议与诉讼中的高频、重点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项整改落实;另一方面,组织执法监督人员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扫码入企工作伴随式现场监督检查,并着手选聘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构建“企业+第三方+政府”多元监督体系,确保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此外,还着手精心收集和汇编辖区涉企执法典型案例发放至辖区企业。这些案例以“反面教材”的形式,引导企业自主规范经营生产,推动监管模式从“被动整治”向“主动预防”转变,有效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意识。

规范涉企执法绝非简单做“减法”,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发监管效能的“乘法效应”。下一步,望城区将以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为抓手,持续优化行政执法流程、创新监管模式,以法治“硬约束”打造营商“软环境”,让制度创新的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法治护航力量。

(望城区司法局供稿)

望城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十二条措施”落地见效

3372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