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

长沙市开福区司法局:聚焦“三化” 擦亮网红街区“法治名片”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25年07月02日 15:09 【字体:
  

“不入潮宗门,不进长沙城”。潮宗街处在长沙商业文化中心地段,是长沙市首批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16年以来,街区历经更新,逐步“蝶变”成为长沙市井文化标本,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涌入创业、休闲。鉴于街区及周边人流和中小微企业集聚、法治需求多元的现实考量,2023年,开福区司法局选址在潮宗街内建设通泰街司法所,一体化打造社区矫正分中心,省、市、区三级联动投入专项资金推动阵地、机制、队伍、服务全要素优化配套,成功将通泰街司法所打造成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

样板化打造,“共性+个性”建优前沿阵地

对标规范强硬件。坚持“样板先行、全面推进”,通过多次踩点调研、多方协调对接,主动争取街道等相关部门支持,最终确定在连升街社区楠木厅4号办公楼一、二层建设司法所阵地,业务用房面积约230平方米。参照《湖南省司法厅关于统一规范全省司法所外观标识和内部设置的通知》《湖南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评价标准(暂行)》,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格,合理规划司法所场地。目前,所内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调解室、档案资料室、心理辅导室、多功能会议室、人民调解庭及社区矫正报到登记室、信息采集室、宣告室、教育学习室等功能区,户外指示标牌和内部标牌标识规范合理,主楼外观和法治宣传栏引入复古元素,古朴凝重,飞檐翘角,与古城墙融为一体。

立足实际强队伍。坚持和加强区司法局对司法所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推动建立上下联动、运转有序、便利高效的协调联络工作机制,同时,综合考虑街道辖区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工作需要,支持司法所队伍建设,配齐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持续抓好能力素质提升,不断激发队伍的干事创业活力。从局机关择优选派一名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法专项编干部担任司法所长,通过聘用、政府购买服务、招募志愿者、业务骨干联点等方式,为司法所配备2名司法助理员、1名资深律师6名司法协理员负责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有效配齐配强司法所工作力量。

引进技术强支撑。推进智慧司法所建设,引进智慧社矫管控系统,推动构建以“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大支撑、四个融合”为基本架构的信息化体系,投入资金自主研发“智慧社矫”安全笔录管理软件和智慧数据安全存储云管理平台,其中笔录管理软件可运用于社会调查评估、走访调查、奖励处罚谈话等场景,具备自动生成笔录、同步录音录像、语音自动朗读等功能,成功与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日志监测,有效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动态监测预警水平和综合指挥决策能力。在社区矫正分中心建设方面,引入VR技术打造教育学习室,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学习创造更具便捷度、代入感的环境。

联动化治理,“自治+法治”推动平安建设

“多网合一”源头防。结合网格化管理、片—组—邻“三长制”及“吹哨报道”等工作,积极推动法治资源力量融入基层治理网格,发动街道、社区从网格长、网格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等群体中挖掘知法懂法守法的热心人士,“亮身份”联系服务居民。目前,近1350名“热心人士”参与到街区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来。坚持“综治一根线,基层一张网”,以平安建设考核为抓手做实做细人民调解工作,推动构建“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社区、物业、消防、调解、警务五位一体参与”的治理格局,建立纠纷预警双向通报机制,让物业、居民、企业等成为矛盾纠纷“情报员”确保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不断提升源头治理效能。

“多元参与”分类调。构建“四调联动”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行“1+2+N”多渠道行政争议化解模式,即依托区政府行政复议中心,依靠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调解联盟两支队伍,打通N个行政复议基层便民联络点,为群众提供便捷复议服务。联动多元力量办理司法机关委派调解案件,金融、市场、医疗、劳动争议等领域调解组织积极参与,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化解。依托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做优“一站式”调解服务调解员收集证据材料了解基本情况,组织纠纷当事人调解适时邀请司法鉴定、仲裁、公证及律师等专业人士参与走访调查、研判分析、提出建议。扎实推进“三所一庭”建设派出所现场处置快速移交,调解员靠前介入稳定纠纷当事人情绪,律师专业服务提供支撑,法院司法确认保证调解实效,多方联动确保矛盾纠纷的及时高效妥善处置。

“多措并用”重点管。推行“3+2”教育矫正模式,坚持将分类式教育、个性化矫正结合起来,抓住法治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三个重点,常态化抓好社区矫正“五知道”工作落实,“五知道”即知道社区矫正对象的体貌特征、思想动态、活动轨迹、社会关系和工作重点,定期摸底排查,建立明细台账,列入年度工作考评,目前,所有社区矫正对象思想稳定,实现了“零脱管、零漏管、零违法”。坚持以人为本,扶弱帮困,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推动特殊人群更好回归适应社会生活。安置帮教对象刘某,父亲身体残疾、母亲身患重病,2023年刘某刑满释放后生活无着落,又不符合低保申请条件。司法所主动与街道对接协商,最终帮助刘某经营一家小吃摊,谋生之计得到基本保障,刘某生活逐步走上了正轨。

专业化服务,“高效+实效”办好为民实事

触角下延优治理,抓好“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多措并举打通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局机关和司法所积极推动下,街道通过公开选聘,从40余家律所中聘请具备执业资格的律师担任社区法律顾问,辖区7个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依托“互联网+”,做好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抓好“法律明白人”培育,将社区书记、主任培养成“法治带头人”,将社区骨干、楼栋长、“五老”等群体中懂法守法的人员发展为“法律明白人”。目前,每个社区至少有3名“法律明白人”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依托通泰街水道巷人民广场,结合“小巷集市”“楠木厅议事会”等自治载体,持续抓好普法宣传,推动普法学法由“灌输式”转向“主动学”融入平常,成为日常。

窗口前移促征拆。秉承“文明拆迁,法治护航”宗旨,在潮宗街棚户区征收改造中,司法所主动前移“普法+调解”窗口做好征收法务工作,奔走于大街小巷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服务,协助街道妥善处置拆迁安置涉及的财产分配份额、产权归属、拆迁补偿等纠纷31起。辖区住宅小区长期存在“格子房”问题,住商矛盾尖锐,安全隐患大,综合治理问题突出,司法所与市监所联动抓整改、抓疏导,协助街道“啃硬茬、破难题”调解员“扫楼”逐户劝说,重点走访约谈18家民宿经营者“格子房”陆续整改到位。近年来,围绕物业管理“住改商”问题整治、街区棚改征收项目扫尾及遗留问题处理、老旧片区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局机关与司法所“靠前服务”积极提供法务支持。

服务上门优营商。为推动潮宗街“网红”街区发展,司法所积极配合区城投、街道城管办对入驻的2千余家楼宇企业和1.3万余家其他市场主体进行登记造册,“请进来”座谈精准定位企业、商户需求,“走出去”调研一线倾听企业、群众心声。联合多元力量,立足“法律事务咨询、风险提前防范、矛盾纠纷化解”的功能定位,持续做好“面对面”线下调解、“键对键”线上纾困,定期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力求走访调研全覆盖、问题清单逐核销、“瓶颈”难点重突破。近年来,司法所组织街区19家律师事务所成立“法律帮帮团”,深入辖区企业开展普法活动、帮助企业审查劳动合同、防范法律风险,以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开福区司法局供稿)

长沙市开福区司法局:聚焦“三化” 擦亮网红街区“法治名片”

3373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