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省境外企业法律事务咨询中心的年轻律师们就忙个不停,他们将自编自撰的《企业境外投资法律风险防范》、《非洲地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等4本书送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负责人的手中,为我省对外投资企业“大腕”,防范法律风险送去“宝典”。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国内企业将更多地走出去。走出去机会多,面临的风险也多,如何让企业“走得远”、“行得顺”,律师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走出去”缺少一张“律师名片”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省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缺少法治思维,身边很少带律师,双方谈判时,往往不见我方律师的名片。湖南君见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向荣指出这个很奇怪的现象:对外投资、向外输出劳工等等遇到法律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无知无畏中触犯法律的事件比比皆是。
随着我省对外贸易投资的风起云涌,但与之相较,律师法律服务作用并不明显,律师的缺位,为企业权益受损埋下“后患”。
2013年,我省某工程总承包企业准备承接中东某国业主发包的工程项目,因该国属于高风险国家,且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所以该国商业信誉普遍不佳,我省企业在该国的收款存在风险。且该国发包商出具合同在时间、期限、程度上都未加限定。如果我省企业硬着头皮接下来该发包工程,将面临着近50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过去10年,随着我省改革开放渐渐深入,全省对外投资合作贸易发展迅速。2015年1-11月,我省共计核准境外企业163家,合同投资总额28.57亿美元,中方合同投资额26.4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额10.58亿美元。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李琳提出,湖南企业海外投资的热情高涨,尽管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很多沉痛的教训,剖析这些教训,一部分原因来自企业自身的“水土不服”,另一部分原因来自我省服务海外投资功能不强,人才队伍,特别是律师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专业化的需求。
略显暗淡的我省涉外律师团队
省司法厅厅长谈敬纯表示,在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律师不应是“后进者”,而应当是“先行军”;企业“走出去”时,律师这张“名片”不应缺。
2009年10月9日,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我省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省商务厅、省司法厅联合成立了省境外企业法律事务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之初,中心集合了全省近40名熟悉企业境外投资、融资、收购等律师,首次形成了我省涉外律师团队。
中心成立以来,40名年轻律师也经历了“走出去”的锻炼,成为了涉外律师的“行家里手”,也发挥了为我省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的作用。
2014年,湖南某企业准备与南亚某国客户共同投资某国一电站项目,项目投资逾千万人民币。该南亚客户在商务洽谈时表示该项目的电站建设许可、电力并网许可等手续均已办理完成,湖南企业投资后即可开工建设。湖南企业在投资前聘请中心律师提供调查。中心律师调查发现,该项目因长时间未开工,该国官方机构要求南亚客户提供书面材料说明缘由,若该解释未被官方机构接受,该电站建设许可有被取消的可能。另外,该南亚客户并尚未取得电站建设所需土地使用权。如果没有中心律师投资前调查报告,暂缓了对该项目的投资,企业必然会面临上千万元投资打水漂的困境。
而年轻涉外律师黄轶却说出了中心的尴尬:服务中心虽然建立了,但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2014年,7家企业和研究所与中心主动对接,请求法律“体检”,2015年更少,仅为5家,与企业“走出去”风生水起的局面相比,却显暗淡。
究其原因,中心负责人高向荣说,最主要是认识仍然不足,律师曾被错误地认为是“社会中介组织”,与私企别无二致,企业“走出去”前期,选择节约成本而少请“律师”。我省律师业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律师人数超过万名,但涉外律师奇缺,涉外业务领域狭小,市场竞争力极其微弱,影响力也可想而知。
“开放高地”需要有力支撑
2015年9月26日,《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实施方案》出台,方案提出:将湖南打造成中部地区融入全球经济的开放高地,“一带一路”有了新定位,明确了新目标。
今年1月13日,在全省律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谈敬纯表示:要大力发展涉外法律业务,积极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为我省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面、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这是我省应对更广阔地域合作交流,对涉外律师服务和涉外律师人才需要的追赶谋略。
省贸促会会长李沛表示,在未来企业“走出去”大潮中,找项目、谈项目、签项目、做项目;有争议、来调解、选仲裁、或诉讼,在此整个流程中,律师的参与应是全方位、有深度的,帮助我省企业完成国际竞争与合作,律师是打造“开放高地”有力支撑。
湖南商学院国际法学博士、教授杨峥嵘同样提出,加快培养一批金融投资、涉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急需紧缺领域的高端专业律师人才,是我省“走出去”战略中具有前瞻意义的工作。针对我省律所散、弱、不统一的状况,必须全力打造一个具有专业水准、风险承担能力的涉外律所,才能使湖南企业“走出去”拥有“湘”字号的律师人才队伍。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