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司法简报2016年第20期(共1509期)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10月10日 13:06 【字体:
 

  ◆湘潭市“三个平台”助推律师行业党建工作

  ◆永州市探索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新模式

  ◆湘西州“四轮齐驱”助推律师“以案释法”

  

  

  ◆湘潭市“三个平台”助推律师行业党建工作

  近年来,湘潭市司法局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带领、指导湘潭市律师协会党委积极搭建三个平台,充分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部)31家、律师441人,其中党员律师127名、律师事务所党支部9个、联合党支部4个,律师行业在党建旗帜下稳步健康发展。

  一、搭建教育培养平台,引领行业方向。一是强化思想教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部署,统一安排、分别授课,每周由各律师事务所组织党建内容学习、每月由各支部组织上党课、每季由律协党委组织党员集中培训,以党员律师为重点,示范、带动广大律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执业为民理念。二是推选领军人才。在向省司法厅、市委、市政府等上级机关推选行业领军人才时,始终保持党员律师50%以上的比例,同时注重发挥律师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有1名律师担任党代表,20名律师担任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人数占律师总数的4.7%,比上届增长一倍。三是实施“双培”工程。以“把优秀律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律师”为目标,积极培养优秀党员律师。着力扩队伍,组建青年律师专门委员会,作为省内两个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市州之一,积极培养青年律师,为律师行业党组织储备能量。着力建机制,在律协年度经费预算中安排不低于10%的会费用于“双培工程”,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大型业务培训14场次,开展“湘潭市首届公诉人与律师论辩赛”等合作性业务交流、学术研讨、理论创新论坛、名家讲座42场,1200余人次参加,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培训氛围。着力树典型,广泛宣传“全国优秀律师”彭春秋、“全国法律援助优秀服务标兵”宋军、“湖南省第二届优秀青年律师”徐伟、卢炯的先进事迹,使律师队伍学有方向、做有目标。

  二、搭建服务大局平台,促进公平正义。一是服务依法行政。组织律师特别是党员律师认真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湘潭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湘潭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湘潭市政府合同管理办法(试行)》等重要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和合法性审查,协助举行韶山景区门票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调整、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管理等决策听证会,为政府推进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服务平安稳定。建立健全律师周一在市来信来访中心联合接访机制,三年共接待信访案件当事人158人次,引导其依法表达和处理利益诉求,有效化解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加强对律师依法执业的监督指导,明确规定凡代理敏感性案件的,由各律所所在党支部组织力量集体研究,注重兼顾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的角度,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三是服务经济发展。以深入开展“助改革、促发展、保民生”“服务全民创新创业”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法律服务百千万工程”和服务“精美湘潭两年行动”等为载体,组建以党员律师为骨干的专门服务团队,围绕湘潭“一带两片”“一环四通道多节点”“两水系五桥头”“一街一区”“两房两棚”“两供两治”等建设大局,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各个重点项目提供精准、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有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三、打造社会公益平台,践行为民宗旨。一是真心帮扶失足人员。组织党员律师带队开展“情暖高墙”活动,前往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监狱帮扶犯罪嫌疑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服刑人员。三年共为32人次提供法律援助,其中减免刑罚10人次,为失足人员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和物资帮助32人次。二是爱心援助弱势群体。成立律师法律援助志愿团,深入贵州贫困山区开展1+1法律援助,实行常态化法律援助咨询值班制度。近三年,共义务接待法律咨询1304件,办理法律援助刑事案件136件、民事案件140件,减免律师费用800余万元。三是热心赈济困难群众。以律所党支部为单位,由党员律师带头、发动广大律师开展“扶困助学、法律服务公益行”活动,积极参与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灾后重建和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捐献款项13万元,广泛提供义务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

  

  (根据湘潭市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

  ◆永州市探索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新模式

  今年,永州市以开展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律师在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入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探索建立了“一、三、四”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律师参与领导接访245人494次,解答群众咨询1234件,法律援助93件;代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52件,化解42件,化解率为80.7%。

  一、全力打造“一个工作平台”。该市以组织领导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统一规范为重点,打造了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信访案件工作平台。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对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部署,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唐能武亲自组织召开律师工作座谈会,就当前律师工作进行了专题研讨,为全市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委政法委结合永州实际,制定了《2016年永州市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的试点方案》,成了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市直政法部门和市信访局、市财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市直政法各部门和各县区均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小组,明确时间表,划定路线图,确保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从全市律师队伍中筛选了一批政治靠得住、社会责任感强、业务精通并且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律师,组建了市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析专家库和市涉法涉诉信访值班律师库,并下发专门通知,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保障和工作注意事项。同时,市委政法委还牵头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将相关市直政法部门人员和律师全部纳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进行业务交流、工作部署等,提升了工作效率。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做法组建了专门的律师队伍,夯实了律师队伍基础。目前,全市涉法涉诉信访值班律师库245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析专家库22人。三是规范工作模式。全市各县区和市直政法各部门均设立专门的律师值班室,悬挂统一标识,配置专用电脑、打印机、传真电话、办公座椅、文件柜等硬件设施。同时,进一步细化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范围,制作接待、办理和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流程,明确职责任务及责任追究办法,确保工作规范运行。

  二、注重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将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与领导接访相结合。在领导接访的基础上,增加律师参与接待涉法涉诉信访当事人。由市、县两级司法局制定值班表,每周安排政治坚定、业务精湛、道德良好的律师陪同领导开展信访接待工作,解答信访群众的法律咨询,从法律层面解释信访群众疑问,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对接访中发现的法律问题,提出法律意见,通过领导接访,交办相关部门办理,及时予以纠正。二是将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与领导包案相结合。充分发挥律师团队专业、中立的特点,结合市委市政府“百案攻坚行动”,开展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工作,将领导包案和律师包案相结合,共同化解积案。今年来,全市共排查出涉法涉诉信访积案52件,逐案明确一名市县领导和一名律师共同包案,有效促进信访骨头案、钉子案的化解。对于特别重大疑难的信访案件,信访和政法部门均聘请律师作为第三方出席听证会,从专业角度提出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圆满解决了多起信访案件。目前排查出来的52件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已化解42件,化解率80.7%。三是将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与案件评查相结合。今年来,该市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特别是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的案件为重点,从律师案件评析专家库中抽调律师,与市级执法监督员,共同对案件进行评查,及时纠正案件漏洞和问题。今年来,全市共评查各类案件900起,发现瑕疵错误案件36起,现已纠正27起,先后对21名干警问责。

  三、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健全律师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成员、联席会议职责任务和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将一年召开一次会议改为每季度召开一次,及时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建立律师定期培训制度。由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负责对参与化解工作的律师进行政治素质和业务培训。规定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个课时,培训内容为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信访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接访技巧和心理咨询等涉法涉诉信访相关知识。目前,市司法局已组织培训2次,受到了广大律师的好评。三是建立律师意见处理反馈机制。规定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要逐案提出代理意见或建议,政法部门确定专人收集整理律师意见,第一时间处理。对合理意见,及时采纳,对不予采纳的,作出说明,反馈给律师。四是出台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补贴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每年由市司法局根据市级政法机关提出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业务需求,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市财政局根据财力状况和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所需经费。专项经费统一由市律师协会管理,市委政法委和市司法局进行监督。《办法》明确规定了接访值班补贴、案件评析补贴、重大疑难案件化解补贴等补贴范围和标准。对律师收受当事人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泄露案件信息、工作不合格或者不负责任给信访人造成损失的,不予支付补贴,并追究律师相关责任。

  (根据永州市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

  ◆湘西州“四轮齐驱”助推律师“以案释法”

  为推进阳光司法改革,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行律师“以案释法”,湘西州司法局通过四大举措找准着力点,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助力法治湘西建设。

  一、精准组建队伍,夯实力量基础。州司法局与州委宣传部、州依法治州办、州律协四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实施“司法公正湘西行—以案释法电视专题宣传活动”的通知》,州县司法局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专抓人员;各责任单位坚持权威性和专业性原则,着力从人大内司委、司法局、律师服务所、律师协会等机关单位、社会组织遴选一批法律素质过硬、一线执法经验丰富、具备良好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的法律工作者和律师作为“以案释法”的宣讲者;州县司法局分别从州县电视台聘请业精技强的资深记者和编导组建拍摄队伍,并在电视媒体开辟专栏。

  二、精确选案用材,突出典型实用。各县(市)司法局、依法治县(市)办精选案例,突出典型性和实用性,广泛选择发生在湘西州境内的民商事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刑事案件、法治事件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典型案件作为主要题材,并以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的形式传播到千家万户。每个案例均做到有案情介绍、案情分析和判决书(调解书),通过还原案件真相,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激发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专题片用夹叙夹议手法,通过实景再现、现场采访、嘉宾访谈和法官、检察官、律师阐说等方式,从法、理、情等方面对有关人物、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普及法律知识,贬恶扬善、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尊法的浓厚氛围。

  三、精细预算经费,从严落实保障。按照“法治县市”的要求,各县市按照人大审议通过普法工作经费标准,落实“以案释法”工作经费,开通专项账户,实行专人负责;部分县市通过财政拨付和自筹的形式,增加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为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各县市司法局纪检组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各责任单位做到经费使用情况定期透明公开。为使“以案释法”制度常态化,州司法局设置了“以案释法”专项奖,设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两个,优胜奖五个,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四、精心组织会审,确保质量效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各部门严抓各环节的审核审核把关,确保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等合法权利受到尊重。拍摄前,各县市在专题片的题材、人选、场景、经费、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部门初审,符合相关要求方可进入拍摄环节;拍摄完毕后,各县市需报送至州司法局和州依法治州办进行专家评审。经两部门评审合格后,由州宣传部和电视台进行复审,复审合格后按照统一格式制作正片,进行巡回播放。目前,自治州局拍摄的《神医神话的破灭》和龙山县《深山探宝》已通过评审复审,已在州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其余县市拍摄的《少年犯何以缓刑变实刑》《建房风波》《邻居乱搭》《仿真枪抢劫获刑五年》等专题片正在接受专家评审。

  (根据自治州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


湖南司法简报2016年第20期(共1509期)

79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