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司法简报2016年第25期(共1514期)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11月04日 15:33 【字体:
 

  ◆省厅深入推进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典型案例三则

  ◆省厅深入推进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2015年以来,省司法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省级政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共派出律师参与省级政法机关信访值班888人次,接待信访案件2486件、4042人次,基本实现律师参与省级政法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全覆盖。

  一、规范管理,提升工作实效。2015年起,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先后在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分别设置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值班室。根据政法各机关接访工作需要,省高院、省司法厅每个工作日安排2名律师值班,其他3个律师值班室每个工作日各安排1名律师值班。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通过规范管理,推行工作标准化模板,为广大律师发挥专业职能优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平台和制度保障。一是推行工作机制标准化。先后制定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工作规程》、《省级补贴资金发放管理暂行办法》和《管理考核办法》,规范值班律师接待接访、法律援助、申诉代理、案件评析和重大疑难案件化解标准化办理流程。协调省财政将100万元专项经费纳入省司法厅年度工作预算,规范补贴标准、补贴范围及发放审核程序。建立政法机关与信访人共同评价、共同监督的日常考核机制,规范考核评价管理。二是推行人才选用标准化。严格统一划定“五条”标尺挑选值班律师,即政治立场坚定、社会责任感强烈、服务能力突出、办案经验丰富、恪守道德纪律。建成“两个律师人才库”,进一步规范人才选拔与使用。今年上半年,共遴选出513名律师组建“值班律师库”,遴选145名优秀律师组建“案件评析专家律师库”,为省级层面推进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推行办公环境标准化。省司法厅、律师协会与政法部门各家共同推进办公设施一体化“标准套餐”建设,即为值班律师统一配备一间值班室、一套办公桌椅、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通行证、一张中餐卡和一个停车位。统一制作悬挂“湖南省律师协会律师值班室”标牌,张贴“中立、专业、公平、公益”标识标语,彻底改变了过去信访值班律师“一张桌子、一条板凳”的尴尬局面。

  二、创新方式,搭建服务平台。省司法厅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形势,整合系统资源打造“互联网+法律服务”O2O平台。今年1月,“湖南公共法律服务O2O平台——如法网”上线试运营,同时湖南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启用,线上网络平台与线下实体平台实时互动、有机结合,为老百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综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务,全省公共法律服务O2O平台“一体两翼”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线上平台“如法网”访问量突破370万人次,线下平台日均接待量达百余人次。依托O2O平台,湖南670余家律师事务所整体入驻“如法网”,1.2万余名律师坐“网”问诊,随时随地接受百姓的法律咨询与法律业务委托。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以513名省律协直属会员所律师为主体,组织广大律师依托“如法网”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网络值班,及时解答信访群众法律咨询,老百姓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解决法律难题。同时,加强依法公正诚信执业,在“如法网”上公开值班律师年度考核结果、奖惩信息和诚信信息,设置服务过程评价、网上投诉举报等反馈功能,实现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和公众用户对律师服务的共同监管。

  三、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试点。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开展以来,值班律师均能做到安心工作、热情接待、优质服务。通过释法明理、耐心疏导,帮助信访人正确理解政法机关的判决、裁定和决定。今年4月,信访人汪某等8人反映社区将集体土地私卖且未将收益分配给农户的问题,先后多次到市、县、乡三级政府上访未果,最后到省委上访。值班律师详细了解情况后,建议其向当地纪委举报社区私卖土地行为,并向当地法院起诉要求社区返还未分配收益款,上访不利于问题解决。汪某等人听从了律师意见,目前已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并表示不再上访。信访人李某因一起民事案件成为被执行人,且在基层法院强制执行过程中被司法拘留,故从1993年开始上访至今,但由于缺乏法律知识,误以为法院接收材料就等同于再审立案,连续2个多月,他多次在省法院大门外静坐施压,要求尽快作出有利判决。值班律师向李某耐心解释了再审立案的条件和程序,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李某当即表示自己会等候承办法官的电话通知,在法院作出立案决定前不会再到法院门口静坐。在省级层面的示范带动下,目前,长沙、娄底、永州等3地律师已经在法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值班点接待涉法涉诉信访人员,常德、怀化已经建立律师人才库。以律师参与省级政法机关信访接待工作为典型和模板,各市州充分借鉴经验,结合实际,认真筹备,抓紧实施。下一步,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将在三湘大地深入推进、全面铺开。

  (据厅律师工作管理处上报材料整理)

  ◆典型案例三则

  洞口县:“三调联动”成功调处一起跨县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9月11日发生在洞口县黄桥镇笃某机械采沙场的孙某死亡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当地政法委、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及隆回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2天的艰辛调处,终于取得圆满结果。

  隆回县三阁司镇孙某、洞口县黄桥镇侯某两人受聘在洞口县黄桥镇笃某机械采沙场务工,该沙场是一个股份制沙场,由谢某和卿某二人承包。9月11日,沙场机械故障,孙某、侯某负责维修,维修过程中,孙某站在机器输送带上,侯某修好机器后,没有确认孙某已离开输送带,即打开输送带运行开关,致使孙某从输送带上摔下致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洞口县黄桥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立即成立了“三调联动”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做善后和安稳工作。沙场股东、承包者及机械操作者侯某面对突发死亡事故,措手不及、态度冷淡、相互推责,调处工作异常艰难。股东们认为沙场已对外承包,谢某和卿某的机械设备陈旧不更新,安全措施不到位,管理没有尽责;孙某、侯某系谢某和卿某聘请,股东不知情;孙某、侯某安全观念缺乏、操作不当,应共同担责。承包者谢某和卿某指出,沙场和设备都是股东们原来的;孙某、侯某工作草率、安全意识缺乏,应负同等责任。死者孙某的亲朋闻讯赶到后,见股东、承包者及机械操作者毫无诚心、相互扯皮,悲痛欲绝,提出要按工伤标准进行理赔,赔偿金、丧葬费、抚恤金等要60万元,否则就扛尸去黄桥镇政府。

  面对当事人各执一词,调解工作组以争取死者早日入土为安、维护社会稳定为第一要务,冷静地想办法、出主意,夜以继日地工作,寻求最佳调处方案,连中秋节也顾不上回家,一直守候在调解现场。经再三商议,确定了“掌握动态、抓主要矛盾、打持久战、个个击破”的处理方案。通过到洞口县工商局查实,该沙场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对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认定孙某、侯某属雇佣关系而非劳动合同关系,排除了死亡赔偿金按工伤计算的不合理要求。通过到洞口县安监局实地勘查了解,认定沙场机械存在安全隐患,股东和承包者安全措施不到位,维修人员操作也有过错。关键问题得到解决后,调解工作人员底气更足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各方当事人进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宣讲、解释,同时采取做关键人物的思想说服工作、“面对面”、“背靠背”和“一一攻破”等多种调解、劝说方式,让当事人真正明白事故的原由和各自应负的责任。通过10天扎实努力工作,四方当事人都作出了让步,同意调解工作组的调处意见。

  这时新问题又出现了,股东、承包方、操作方都说没那么多钱,协议履行不能及时到位。面对孙某尸体仍暴露荒野沙丘,面对死者亲朋的怒斥和焦虑,调解工作组人员使尽浑身解数,再次不厌其烦地做股东、承包方和操作者的劝导、说服工作。几经波折,股东、承包方和操作者终于被调解工作人员扎实的工作作风、真诚的态度和良苦用心所感动,想尽一切办法四处筹钱。9月22日,调解协议全面履行到位,一起跨县非正常死亡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化县:八旬老母状告亲生子  司法所以调息诉获好评

  近日,八旬老人伍婆婆拄着拐杖来到孟公司法所,强烈要求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其办理法律援助,她要起诉状告她的儿子们忤逆不孝,对她不管不问不肯赡养她,说到激动处老人声泪俱下。伍婆婆的遭遇让身为孝子的唐所长感到十分气愤,但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他明白起诉耗时耗力且不一定能有效解决老人的问题,有时候反而会激化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为了能更有效更快速的帮助老人解决问题,唐所长决定以调解的方式代替起诉,用真情来化解这一纠纷。

  一、纠纷背后的隐情。次日,唐所长及司法员来到伍婆婆所在的新岩村村委会,和管区陆书记、村支书等村干部进行前期商讨。经村干部反映,该赡养纠纷由来已久,一直是让村里头疼不已的问题,伍婆婆生育四子一女,女儿外嫁,四个儿子都住在本地且都具有赡养老人的能力。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儿子们不愿意赡养老母亲呢?原来自从十多年前伍婆婆的老伴儿过世之后,儿子们因为父亲的房子问题发生了纠纷,按照约定,四兄弟平分房子,老四拿钱买下哥哥们的份额,房子就归老四,哪知道老四住着房子,却迟迟没有给钱,再加上母亲一直偏袒老三老四,老大老二怨母亲偏心,之后就不愿意再负担老母亲的生活。说到底,这起赡养纠纷归根究底就是四兄弟的矛盾纠纷,老母亲夹在中间受了害。

  二、劝君多思反哺情。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调解员打电话把四兄弟叫到一起,就老人的赡养问题进行调解。调解员首先引用网上的一则子女不赡养老人,老人深夜冻死门前的新闻,严厉批评了伍婆婆的儿子儿媳,孝顺老人不仅是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法律规定义务,因为兄弟之间的纠纷牵连到老母亲,把老母亲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让老母亲老无所依,这是十分不孝且让人耻笑的做法,说罢看到几人已有悔意,调解员又改用真情话语“如果我的父母过世了,我这一辈子的儿子也做到头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来劝解众人,劝告儿子儿媳莫等到失去了老母亲才知道后悔,到时候再也不能当儿子,再也没有父母可以孝顺,这两句话也让在场的人都陷入沉思、眼眶泛红。伍婆婆的儿媳说,他们不是不愿意赡养老母亲,就是母亲太偏心了,他们以前对母亲嘘寒问暖尽心尽意,但母亲逢人只夸老三老四,从来不说老大老二的好,在房子问题上也纵容了老四,久了他们也就心死了,不想管母亲了。调解员又对老四进行了单独劝解,当务之急是解决老母亲的赡养问题,至于兄弟之间的问题应由四兄弟自己解决。

  三、子女达成协议,老人感激涕零。在调解员的不断劝说下,四兄弟终于同意共同赡养母亲,调解员也指出,虽然女儿已经外嫁,但也具有赡养母亲的义务。最终达成了如下协议:一是由五位子女共同赡养母亲、每月每人负担200元生活费;二是如果母亲发生疾病,由子女按份等额承担医疗费用;三是母亲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和谁一起生活。四兄弟当场拿出了第一季度的赡养费给母亲,伍婆婆终于展开了笑颜。调解结束的后一天,伍婆婆又专门来到司法所感谢工作人员,说要给司法所送锦旗,所长婉言谢拒,同时也劝解老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莫要偏袒任何一方,多理解多沟通,世上最割舍不断的就是亲情,老人家感激涕零、点头称是。

  至此,这起围绕老人心头十多年的赡养纠纷在司法所的调解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邵阳市双清区:法律援助及时追回劳动报酬 依法维权“零成本”

  9月19日,邵阳市双清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集中对案件进行回访,当事人陈某连声道谢,感谢援助律师在一个月时间将他的劳动报酬全部追回。他说:“通过这次劳动争议纠纷,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后找工作心理更踏实了。”

  7月12日,家住双清区的陈某被公司解雇,称原单位未支付他上班期间的加班费,单方面辞退他也没有任何补偿。处于失业状态的陈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邵阳市双清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中心审批后,当天指派湖南天戟律师事务所周志高律师办理此案。经了解,陈某自2015年11月20日起在邵阳市某公司汽车维修服务站从事服务接待工作,试用期一个月,口头承诺试用期工资2000元,后按基本工资2000元/月加提成的方式发放工资。工作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陈某工作的半年多时间经常加班,公司未支付加班费。2016年7月8日,该公司口头辞退申请人。由于证据不足,7月22日,援助律师向邵阳市人社局劳动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院申请立案,并申请调取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8月18日,邵阳市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院正式开庭审理此案,由于援助律师及时调取劳动关系证明材料,证据充分,开庭当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制作仲裁调解书,由用人单位支付陈某双倍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等各项补偿共计20000元,当天支付完毕。陈某足额取得劳动报酬,并得到双倍工资赔偿。

  今年来,双清区法律援助中心已办结劳动争议纠纷四十余起,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据洞口县、新化县、双清区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


湖南司法简报2016年第25期(共1514期)

799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