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司法简报2016年第26期(共1515期)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11月04日 15:32 【字体:
 

  ◆全省监狱“四抓四促”大力整顿监管秩序

  ◆岳阳楼区着力化解商业矛盾 提升调解实效

  ◆全省监狱“四抓四促”大力整顿监管秩序

  湖南监狱认真贯彻司法部“5.31” 监狱戒毒场所安全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针对雁北监狱罪犯赌博案件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严肃法纪规定、整顿监管秩序”专项整治,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

  (据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上报材料整理)

  ◆岳阳楼区着力化解商业矛盾 提升调解实效

  岳阳楼区地处中心城区,商业物态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商业纠纷较多,呈现出发生面广、频率高、反复度大,主体多元化、群体化、利益复杂化,社会影响大、隐患多等特点。针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岳阳楼区主动作为,科学应对,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工作机制,成立商业纠纷预防调处服务中心,专事预防、调处中心城区的商业纠纷。4年来共调处690起各类商业纠纷,成功预防化解了68起大型纠纷隐患,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着力夯实调处基础。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由区司法局牵头,成立中心城区商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商业纠纷预防调处服务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中心设定人员编制8名,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中心六项职责,即调查摸底;解答法律咨询;监督合同履行;掌握市场信息;进行专项法制宣传。同时,城区五大商业圈所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均成立预防调处商业纠纷协调工作小组,形成三级工作网络。二是配强专业队伍。按照“司法程序熟、专业领域精、辖区情况明”的要求,严把入口关选配工作人员。吸纳街道、社区的人民调解员,组建了一支87人的商业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协助中心开展纠纷排查调处。根据核心商业圈布局划分七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中心工作人员负责,联系一名片区民警、一名工商所工作人员、一名个协理事、两名社区工作人员、若干名律师,共同组成一个专项工作组。各工作组承担各自网格内的专题调研、专项普法宣传、纠纷预警评估、案件调处,形成“五联四包七网”的网格定责制,对核心商业圈的商业纠纷进行全面覆盖、专业化的处理。三是完善制度流程。积极构建商业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制定“依法依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16字办事规则。建立和完善了调解须知、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员岗位职责、调解接待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调解运作机制和调解引导机制,全部动作做到程序规范、办理规范、结案规范。按照“五有”和“六统一”的要求,加强阵地建设。制定统一规范的调解专用格式文书11份,商业纠纷调解工作的日常工作制度17项。

  二、着力健全调处机制。一是坚持调解法制化。积极推进律师参与化解矛盾纠纷,邀请律师参与调解案情分析会,引导群众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确保调解结果公平公正。同时,协调多家律师事务所,成立了一支由32名律师组成的调解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中心调解工作。今年,市五里牌工业品市场发生280名经营户与市场方发生租赁纠纷,并引发群体性集访,案件交由中心进行调解,中心安排律师解答法律疑难,召开十余次协调会,成功使绝大部分经营业主与置业公司签订了退场协议,少数业主在中心的引导下进入诉讼途径维权,对部分困难户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圆满化解该起群体性纠纷,无一人缠访闹访。二是坚持调解高效化。对案情简单的普通商业纠纷,依托社区市场和商城内部调解机构,充分发挥联点律师志愿者和社会调解人员的作用,引导双方当面沟通,就地调处,快调快结,把纠纷化解在基层,结案在现场。对案情复杂的重大疑难,由中心牵头,组织辖区工商、个协、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先行会商,通过召开听证会、案情分析会,在澄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共同探求化解纠纷的最佳方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三是坚持调解合作化。完善部门联动与有效沟通机制,联合政法委、综治办、信访、公安、工商、国地税、物价、房产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召开联系会议开展调处工作。加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力度,打造“三调联动”的商业纠纷调解平台,实现多种调解方式全覆盖。在工作中主动做好“四项对接”,即与服务对象对接,做到信息共享,工作互动;与信访部部门对接,协同化解群体上访事件;与基层综治维稳组织对接,共同做好集访群体性纠纷化解;与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共同做好突发性事件的稳控化解工作。

  三、着力提升调处实效。一是预防为先,隐患排查到位。定期组织中心工作人员、律师志愿者和调解员深入市场、商户,走访摸底,收集相关信息,分类详细登记,滚动式建立商户和商会基本信息台账。全面加强信息分析,组织商务、工商、个协、市场等各方代表,召开市场分析专题会、研判会、联系会158次,研判商业信息、矛盾隐患,对普遍性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风险评估。重点对商业项目、商贸交易等方面存在隐患问题的市场、企业和个人,建立商城、商场纠纷隐患信息专项台账43个,基本涵盖所有较大型商业网点,加强预案跟踪评估、管理。二是服务为主,宣传指导到位。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点面结合的宣传活动,提升对预防商业纠纷的认可度和参与率。组织开展“律师联商户,法律进市场”活动,律师志愿者深入社区、市场走访商家,宣传法律知识,积极引导商户、企业发生纠纷及时找律师或到中心咨询,做到依法维权、调解止纷。针对大型市场、商城由门面租赁和转租集中引发纠纷的诱因,中心联合律师事务所编印了有关租赁和转租法律常识的宣传册,送发到各市场、商城和商户业主,引导发租和承租双方正确处理租赁过程中的各种法定关系,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4年来,中心组织专项法律宣传28次,参加人员近1540人次,参与审定经济合同131份,发放法律常识宣传册1800份,在纠纷现场设立现场服务与咨询点35个。三是回访为要,反馈跟进到位。在商业纠纷调解终结或移交后,中心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抓紧跟踪,监督协议的落实执行情况,开展全方位的延伸服务。坚持定期回访,四年来中心工作人员,先后回访企业87家,回访当事人223人,弄清了纠纷发生后当事双方的基本情况。坚持回头看,先后组织21家单位、186户商家进行事后分析,重新评价商业纠纷的成因及影响,防范新的商业纠纷发生。坚持行业自律,先后协助9家单位组建了行业协会或自律组织,帮助完善行业组织制度机制,进一步促进商业行业的自主、自律发展,共同推动楼区商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岳阳市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


湖南司法简报2016年第26期(共1515期)

799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