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司法简报2017年第5期(共1526期)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17年04月10日 10:01 【字体:
 

  ◆省白泥湖强戒所打造“互联网+戒毒医疗”新模式

  ◆赫山区创新婚姻调解模式打造社会治理新名片

 

  ◆省白泥湖强戒所打造“互联网+戒毒医疗”新模式

  2015年以来,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政府购买第三方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构建“一云三端”的“互联网+戒毒医疗”新模式。

  一、构建“互联网+戒毒医疗”服务平台。直面医疗设施设备老化陈旧、新型设备购置成本高、医护人员人手紧张、戒毒人员离所就医影响场所安全稳定等困难和问题,该所积极寻找医疗合作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远程医疗物联网设备和信息服务平台。一是搭建远程医疗平台。该所与金圣达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空中医院”签约合作,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实现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建立一站式远程心电图平台、一站式远程超声平台、一站式远程DR会诊平台和远程会诊室,实现强戒所与社会医院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二是提高医疗诊治水平。接力“空中医院”,医疗诊治项目直接对接社会医院,其中心电图项目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对接,DR项目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对接,彩超项目与湘雅附二、附三医院对接,远程会诊室与湘雅附二医院的临床专家直接对接,实现超声、影像专科病例远程诊断服务,疑难危重病例远程会诊服务。社会医院专家远程对强戒人员进行诊断、开具治疗处方、进行用药指导,实现强戒人员“足不出所”接受省会综合性医院在线医疗诊治。三是夯实工作基础。该所加大医疗基础建设力度,先后筹集资金400余万元新建医疗戒护区,进一步提高硬件软件水平。建设医院用房1860平米,配备诊断室、治疗室、化验室等功能室,设置普通病房、戒护病房等各类床位52张;投入资金近20万元,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检验仪器。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值班制度》《强戒人员体检管理制度》《各功能区管理制度》等20余项制度,制定《远程医疗工作流程》,规范戒毒医疗工作流程。成立远程B超、远程心电图、远程DR、远程综合会诊等4个对接组,专人负责,加强学习,熟练掌握远程诊断的操作模式。

  二、探索“互联网+戒毒医疗”运行机制。该所建立“一云三端”的“互联网+戒毒医疗”模式后,与社会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专科诊断、远程会诊、远程检验、远程临床用药指导、远程精神心理咨询、远程健康体检监测等,实现戒毒人员在所内医院就诊,就能享受社会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降低所内医疗风险,提高诊断的权威性。目前,已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心电图诊断,在数据上传后5分钟之内,就可收到社会医院的会诊报告。远程超声诊断,已实现社会医院专家同步视频指导,医务人员根据专家指示,进行探头操作、图像采集、部位精准扫描,1个小时之内可收到正式的会诊报告。远程DR诊断采取“所内检查、上级诊断”的服务模式,能在2个小时内收到上级医院的会诊报告。如遇急诊病人,可以随时在线申请,平台将自动调动专家资源优先处理,提前出具会诊报告。

  三、发挥“互联网+戒毒医疗”资源优势。“互联网+戒毒医疗” 有效实现戒毒所与省级医院无缝对接,有效解决戒毒所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是医疗服务更经济。该所支付履约保证金20万元,平台公司免费投放心电图机、超声、DR等国内外一流的远程医疗设备,服务期满后退还;医务人员可利用平台操作系统和培训系统,不用脱产,直接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减少了购买医疗设备的投入,解决了医技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医疗服务更便捷。远程心电图、远程超声、远程DR诊断等专科诊断通过数据传输后,能迅速得到会诊报告,为及时治疗争取了时间。目前该所外诊的戒毒人员数量明显减少,解决了过去戒毒人员所外就诊压力大,监管工作风险高的问题。三是医疗服务更权威。利用远程健康体检检测、远程会诊,戒毒人员在所内就能即时享受湘雅医院等省级三甲综合医院的名医资源。专家每天在网上实时对强戒人员进行诊断、开具治疗处方、进行用药指导。所内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与医疗专家“线上线下”互动沟通,实时了解专家对疑难杂症的处置,实现“手把手”教、“面对面”学,有力提升所内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与诊断能力。

  (据省白泥湖强戒所上报材料整理)

 

  ◆赫山区创新婚姻调解模式打造社会治理新名片

  2014年以来,赫山区司法局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积极创新调解方法,建立全省首批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共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364起,调和556对,赫山区呈现婚姻家庭类信访数、家庭暴力报警投诉数、法院诉讼案件数“三降”的良好态势,形成创新社会治理的新名片。

  一、共建“三好”婚调机构。一是部门联动好。在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司法局牵头,联合妇联、民政、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共同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区司法局负责调解员业务培训,民政局负责婚姻登记处引导及法律工作者服务工作,政务中心提供场地、办公用品等保障;妇联负责婚调工作的宣传、指导和发展,营造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良好氛围。二是阵地建设好。婚调中心设休息厅、接待室、调解室。调解室按照心理咨询、婚姻调解的专业要求,精心布置,取名“微语间”,让当事人在温馨、放松、私密的环境下接受调解。三是队伍组织好。中心配备12名专职调解员。注册成立区婚调义工队,将队伍扩大到35人,人员全部具备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资格,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婚姻家庭关系、亲子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婚姻家庭调解的技能技巧。聘用首席调解员,为婚调中心高效率、高质量运转增添新动力。

  二、打造“五化”婚调模式。以实现夫妻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为目标,中心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免费为市民家庭提供调解服务,探索建立“五化”婚调模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公益服务的工作局面。一是数据统计精细化。建立服务对象专人专档,把服务对象离婚原因、婚龄、孩子年龄等信息纳入建档内容。定期将接待登记表和工作日志装订成册,并统计每月接待登记对象、调解对象及劝和对象基本情况。二是调解流程模式化。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制定具体的调解流程,即“接待登记→简单面聊→调解目标的制定→服务反馈→调解案卷的书写→调解后反思→后续服务”。三是调解方法专业化。科学合理地将专业婚姻危机干预方法运用到人民调解当中,为前来接受调解或处在婚姻危机的夫妻提供心理梳导,分析危机产生原因,探寻感情恢复动力,力求和解或暂缓离婚,降低离婚率,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婚姻困境。针对不可修复的婚姻,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离婚者缓解负面情绪,协助他们接受离婚事实,减轻因离婚带来的伤害,指导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生活的信心。四是团队管理常规化。在加强团队凝聚力、提升调解员专业能力等方面,规范调解员服务岗位制和调解员学习制度。搭建团队成员交流平台,探讨典型个案、疑难个案和成功个案,有利于服务方式方法及理念的转变,有效促进团队的专业能力、业务指导、咨询技巧再上新台阶。五是后续服务系统化。针对调解室不能解决的根本性婚姻问题,该区成立“爱心伞”讲师团,寓意“用爱心撑起婚姻的保护伞”;建立“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服务家园”,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妇女群众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开设幸福婚姻公益课堂,每周末晚上开展公益讲座。不断完善网络咨询和服务平台,让有需要的人群线上线下随时随地学习、咨询解决问题。

  三、强化婚调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区综治委、司法局牵头下,成立了公、检、法、民政、妇联等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自在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调解工作,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婚调工作成效也得到区党委政府、部门单位和社会群众的充分认可,获得多方支持。2016年,工作经费较去年提高150%,有效保障婚调工作持续发展。二是发展有生力量。创新建立婚调员数据库,数据库人员由个人自愿申请,经该区司法、妇联部门共同审核通过后加入。建立婚调员专人专档。每年举办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分批、分层次对婚调员进行知识更新。年底开展“调解能手、调解案例、调解委员会”评优活动,加大宣传,有效提升婚调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创新网上婚调。利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和网格化办公平台,加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信息化建设,并依托“互联网+”,成立“益阳赫山婚姻与家庭教育微信群”,实现网上咨询、网上调解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力促矛盾纠纷在网上解决、正能量在网上聚合。四是加大舆论宣传。各成员单位创新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婚调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和成功典型案例,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家庭有矛盾先调解”的理念,为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据益阳市赫山区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


湖南司法简报2017年第5期(共1526期)

654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