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戒毒管理局扎实建设智能安全防控系统
◆全省监狱系统重性精神障碍罪犯实现集中收治
◆临武县打造特色法治文化
省戒毒管理局扎实建设智能安全防控系统
(内容略)
(据省监狱管理局上报材料整理)
全省监狱系统重性精神障碍罪犯实现集中收治
(内容略)
(据省监狱管理局上报材料整理)
临武县打造特色法治文化
2016年以来,临武县法治文化建设项目累计投资200余万元,成功打造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公园两个综合性法治教育基地为龙头,“综合+专题+学校”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集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武法治文化。
一、突出法治主题。中共临武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法治临武”建设的战略目标,拉开法治文化建设序幕,明确着力打造特色的法治文化,使之成为展示法治临武建设名片窗口。该县法治文化项目围绕“法”字主题做文章,以宪法为重点,突出部门相关法律法规、青少年法治教育、禁毒法治教育三大板块。内容上,从宪法、部门法律法规两个层次进行安排,宪法宣传主要突出宪法精神的宣传教育,部门法律法规则由各普法责任单位根据本部门工作实际,选择最需要宣传的法律条文,采取摘要形式呈现;形式上,以法治人物、法治故事、法治格言、法律法规条文为主,突出“法”为主的设计理念,设计版图全部标识“12·4”法治教育标志,让群众一目了然。
二、融合文化因素。法治文化,关键是做好法治与文化融合的文章,该县注重从传统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中遴选优秀的法治元素,实现了“1+1>2”的效果。一是结合历史文化元素。精心挑选商鞅变法等古今中外法治历史上典型的故事和人物作为法治教育的载体,走出了标语式宣传教育的窠臼,法治文化公园内有法治故事、法治人物共42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有新近发生的生动法治案例,教育意义非常明显。二是结合本土文化因素。设计版图用富有临武特色的物品为背景图,如县域美景、临武鸭、县花紫薇、通天玉、风电等;挖掘并采用临武本土著名人物、故事,增强本土文化自信。三是结合影视因素宣传。将与法治有关的历史文化、本土文化打造成法治文化宣传作品,积极拓展法治文化宣传阵地。该县精心选题挑材,将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切入法治作品,拍摄成宣传片或电视片、微电影等文化作品,以法治作品引领和培育法治文化。
三、崇尚简约风格。建设实施“三统一”原则,即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安装;设计版图、效果图由设计指导组统一把关,坚持“不模仿、不照搬”,确保设计风格的整体协调;所有作品按照统一的材质、规格、色差等标准进行制作。该县法治文化建设的总基调是“简约实用”,不贪大求全,力求在有限的财力内发挥最大的效应。主色调选用中国红,与公园绿植形成“绿叶+红花”相得益彰的效果;作品样式主要为钢质立式长方立牌、圆形立牌、树叶型立牌等,力争用最简约的样式达到法治教育的效果。同时,着力把好设计关口。在版图设计上,全部实行图文结合模式,做到不出现一个纯文字的设计图,摆脱说教面目,在图片选择、色调、色差等影响视觉效果的细节上反复斟酌,版图设计修改达11轮,达到了图文并茂群众喜闻乐见的效果。注重结合园林环境,所有作品的安装点,考虑合理醒目、避开管线、不破损原有建筑绿植、利于保护等因素,使之为城市建设增加靓丽色彩。
四、谋求用管长效。法治文化建设重在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发挥法治文化的宣教作用。该县明确法治文化公园建成后,由县城管部门负责管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项目建成后,由县三中负责管理,内容更换需报县委法治办同意。注重应用,县教育局将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列入学年和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要点,纳入对各学校的考核项目;各学校积极开展法治文化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法治文化渗透熏陶,让法治精神法治信仰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的心中;县委政法系统各单位充分发挥自身法律资源优势,加强法治文化教育指导。该县法治文化项目全部竣工启用以来,全县参观人数突破5万人次,法治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据临武县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
湖南省司法厅办公室
2017年8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