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司法局: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筑牢青少年法治"防护墙”
近年来,郴州市司法局全面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积极推进法治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扎实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活动,切实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抓节点,突出重点内容。精心部署9月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主题内容。2019-2021年,市司法局、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以"祖国在我心中,法律伴我成长""拥抱民法典,走进法治新时代""学习未保法,护航花季行"为主题的9月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细化实化"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教育周活动目标任务。2019-2021年,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市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主题的"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教育周活动,让法治精神从小潜移默化地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大力推进"护苗"专项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6-7月暑假期间,市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市司法局要求各地开展"护苗"专项法治宣传活动,重点就青少年学生在校内校外的道路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发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单位作用。
二、塑品牌,打造宣教样板。举办全市法治副校长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班。自2018年以来,市司法局组织全市法治副校长在湘南学院进行轮训,聘请湘南学院等省内外高校专家教授授课,每年举办1-2期,每期约70人。至今已举办6期,培训学员达600余人。编印法治教育精品辅导教材。市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市司法局、市教育局组织编印《郴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小学版、中学版)》和《郴州市禁毒法治教育》等"八五”普法系列法治辅导教材,读本由图画、故事、案例、法治警言警句等内容组成,对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育,丰富校园普法宣传活动。发挥全省法治教育基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沙洲的示范辐射效应,力争把沙洲打造为全国法治教育基地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农村留守(困境)儿童法治帮扶。发挥职能优势,组织局机关工作人员、律师、公证员、普法志愿者及"五老"每年到资兴、汝城、桂东、嘉禾等联系点乡镇开展关爱留守(困境)儿童送温暖暨"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们上法治教育课,让普法教育真正成为留守(困境)儿童循法前行的引导者和合法权益的守护者。
三、重实效,创新方式载体。突出融媒体普法。线上,各地运用两网一微信平台和载体,开设"青少年维权岗""法律小卫士"“普法微课堂"等普法专栏、维权专题,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晨读宪法"等竞赛活动,并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和学生毕业仪式等法律知识活动中设置致敬宪法环节。线下,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依托法治讲座、法治主题班会、法治宣传栏、法治板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组建普法讲师团队进行宣讲。从全市法学专家、学者、律师等人员中选配22人组成市"八五"普法讲师团队伍,设置法治教育专题课程,为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市司法局联点市27完小、湘南中学、桂阳东风中学、资兴滁口学校等16所基层一线学校,为学生宣讲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组织"五老"人员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市司法局组织退休老同志与市关工委、总工会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参与普法宣讲、网吧义务监督、金秋助学、关爱贫困学生等活动,发挥"夕阳红"余热。近三年来,全市共举办青少年法治讲座式专题授课1880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5万人次,发放青少年法治书籍和法治宣传资料35.2万册(份).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在全市开展"送法进校园"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加强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电信诈骗、套路贷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参与涉校园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做好轻微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及结对帮扶工作,完善学校法治副校长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深化学校周边环境依法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据郴州市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
株洲市司法局:"四到位"专项整治行政执法乱象
2021年以来,株洲市司法局联合市纪委监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乱象专项整治,着力改进行政执法队伍作风,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市直及垂管执法单位共发现问题853个,已整改完成759个,问责401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增强。
一、抽调"精兵",确保工作力量到位。株洲市纪委监委、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行政执法乱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市纪委副书记为组长、市司法局局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市行政执法乱象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一方面,从市纪委监委和市司法局选调精兵强将充实专项整治办公室和问责组,分别负责案件线索收集、督促检查、跟踪指导、统计考评、宣传发动及后勤保障和案件线索的调查核实及处理等工作。另一方面,建立整治办和问责小组会商机制,严格落实"一周一会商"工作制度,共同研判行政执法乱象整治工作态势,找准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统一共识、凝聚力量、精准研判,推动后期整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四查",全面拉网排查到位。在专项整治中,领导小组坚持"四查"工作法,全面拉网排查行政执法乱象问题。一是谈心谈话自查。要求各行政执法机关全面梳理2019年以来的群众信访举报、媒体曝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问题,并形成自查报告。同时,整治办重点与市直部门、县市区行政执法乱象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及本地重点执法单位负责同志、法规和执法人员进行谈话,累计谈话63人,进一步理清自查重点。二是举报投诉调查。为拓宽举报投诉渠道,延展调查范围,整治办在株洲日报、抖音、今日头条、株洲网等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充分运用"智慧岛"、出租车顶、大型户外电子广告牌等载体扩大宣传覆盖面,共接到举报线索330件。三是执法案卷抽查。集中书面审查2019年以来正在办理和已办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件案卷232本,实地评查案卷166本,重点检查行政执法是否遵守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四是现场实地核查。通过"四不两直"方式,随机暗访县市区政务中心、城管、交警以及部分企业、商店等多个单位和场所,电话随访相关行政相对人50多人,核实自查是否到位,数据是否真实,整改是否扎实。
三、聚焦"四性",重点靶向治疗到位。通过前期分析研判,整治办结合实际,紧盯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机械性执法、逐利性执法四类典型问题,找准工作重点,切实靶向治疗。通过"四查"工作方法,发现选择性执法问题133个,随意性执法问题387个,机械性执法问题149个,逐利性执法问题113个,回应群众诉求方面问题71个。目前,已整改完成759个,发布典型案例5个。对于发现的问题,各地各单位均列出了问题清单,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特别是该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发现的问题专门编写了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第一部业务指导书《株洲市市场监管作业指导书》,对行政执法事项进行梳理与整合,让执法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推动“四变",专项整治整改到位。经过专项整治行动,该市行政执法领域取得了四个转变的初步成效。一是执法理念明显转变。各级行政执法单位积极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行柔性执法,实行包容免罚清单,梳理"包容免罚清单"136项,让行政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二是执法行为明显规范。通过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统一行政执法案卷、文书基本标准,提高执法案卷、文书规范化水平,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行为显著规范。在省司法厅组织的2021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株洲市平均得分在14个市州中排名第一。三是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各县市区、园区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推动市场主体合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该市渌口区还参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做法,对全区6个重点行政执法单位开展了教育整顿,并集中力量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整治,从严打击经济领域行政违法行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四是执法满意度明显提升。通过督查,该市交通、城管、市场、公安等重点执法领域群众投诉举报量大幅下降,各行政执法单位对执法行为的规范力度越来越大,行政执法效果持续好转,社会各界对执法满意度不断提升。
(据株洲市司法局上报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