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暂行规定

  • 索引号:430S00011/2009-58787
  • 题材分类:
  • 发布机构:省司法厅
  • 发文日期: 2009-04-27
  • 主题分类:
  • 信息时效期:2009-04-27
  • 主题词:
  • 名称:湖南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社区矫正教育工作,提高矫正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湖南省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暂行)》(湘司发[2008]98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区矫正教育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全过程。

第三条  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促使矫正对象认罪悔过,改变不良心理和行为,成为守法公民。

第四条  社区矫正教育工作,应当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犯罪原因、恶习程度及其思想、行为、心理特征,因人施教,注重实效。

第五条  社区矫正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入矫教育;个案矫正;常规教育;公益劳动教育;心理矫正;解矫教育等。 

第六条 司法所负责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教育工作。

 

第二章 入矫教育

 

第七条  入矫教育在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后进行。

第八条  入矫教育可以采用集体教育方式,也可以采用个别教育方式。

第九条  入矫教育以社区矫正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司法所应当在入矫教育时向矫正对象宣布在社区矫正期间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十条  矫正对象享有下列权利:

(一)人格不受侮辱;

(二)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三)享有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限制的权利。

矫正对象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

(二)积极参加学习、教育和公益劳动;

(三)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迁居或离开所居住区域时必须经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批准;

(四)服从监督管理。

 

第三章 个案矫正

 

第十一条  司法所收到社区矫正对象相关法律文书、材料后,应针对其犯罪原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家庭及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研究制定矫正方案,落实矫正责任人。

矫正责任人由社区矫正工作者担任。

矫正责任人负责起草并落实矫正方案。

第十二条  矫正责任人应当掌握矫正对象下列情况:

(一)姓名、性别、年龄、籍贯;

(二)简历、主要犯罪事实和刑种、刑期;

(三)家庭情况和主要社会关系;

(四)认罪态度、在监狱或看守所的改造表现以及矫正期间的现实表现。

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工作者对所管理的矫正对象,每月至少安排一次个别谈话教育。

第十四条 矫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应当对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

(一)矫正地点变更;

(二)受到奖励或惩处;

(三)请假前后;

(四)家庭出现变故时;

(五)与他人发生重大纠纷时;

(六)主动要求谈话时;

(七)其他需要进行个别谈话教育的情形。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工作者对矫正对象的谈话教育,应当认真做好记录,并根据矫正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动态,及时修订矫正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措施。

第十六条  司法所应当每月对矫正对象思想动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情况,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十七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鼓励、支持和吸收社会志愿者参与个案矫正,共同做好个案矫正工作。

 

第四章 常规教育

 

第十八条  矫正对象应当接受司法所组织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一)认罪悔罪教育;

(二)法律常识教育;

(三)公民道德教育;

(四)形势政策教育。

第十九条  司法所每月对矫正对象至少进行一次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可以进行集中教育,也可以进行分类教育。

第二十条  思想教育教员可以是社区矫正工作者,也可以是社区矫正志愿者,或者是聘请的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第二十一条  矫正对象未成年且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协调相关部门并督促其法定监护人帮助矫正对象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第二十二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对矫正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第五章 公益劳动教育

 

第二十三条  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应当参加公益劳动。保外就医、60岁以上和未成年的矫正对象可以不参加公益劳动。

第二十四条 公益劳动应当坚持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不得安排高危险作业。

第二十五条 县 (市、区)司法局、乡镇(街道)司法所可以建立公益劳动基地。

第二十六条  司法所应当与公益劳动基地签订公益劳动协议,并在每个基地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对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载考核。

第二十七条  公益劳动可以由司法所组织集中进行,也可由矫正对象自行前往公益劳动地点劳动。

公益劳动每月2次,其中,严管级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普管级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宽管级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第六章 心理矫正

 

第二十八条  司法所应当开展对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工作。心理矫正工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

第二十九条  心理矫正工作可以聘请社会心理专家、心理医生承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培养心理矫正专业工作人员。

第三十条  对矫正对象应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服务,解答矫正对象提出的心理问题。

第三十一条  对经分析评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矫正对象,应当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

第三十二条  对有心理疾病的矫正对象,应当安排实施治疗。

第三十三条  从事心理矫正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国家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的;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第七章 解矫教育

 

第三十四条  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1 个月内分批集中进行解矫教育。

第三十五条  解矫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形势、政策、前途、遵纪守法教育。

对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即将收监执行的矫正对象,重点进行以认罪服法为主的思想教育。

第三十六条  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1 个月,指导矫正对象进行自我总结,填写《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第三十七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的考核情况、奖惩情况、心理测验情况,对其矫正效果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填入《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第三十八条  司法所应当对矫正对象解除矫正后的情况进行了解,评估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总结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社区矫正教育工作质量。

 

第八章 附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湖南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暂行规定

799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