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开展脱贫工作,让中寨村的百姓早日脱贫,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在2015年一次凤凰县司法局精准扶贫工作会上,局长田谋顺向全局干部职工发出了如此号令。两年来,在凤凰县司法局的倾力帮持下,木江坪镇中寨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蜕变,群众自力更生、干群关系和谐,致富产业初见成效、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一条小康之路正展现在人民眼前。
“精”字上下功夫,帮扶状况了如指掌
木江坪镇中寨村地处凤凰县东部,距县城27公里,位于沱江河的下游,是一个土家族、苗族杂居的偏僻小山村。全村辖6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86户1560人。幅员面积17.2平方公里,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全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无支柱产业。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366人,属国定贫困村。
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司法干警也不例外。对此,凤凰县司法局一班人有着高度清醒的认识。2015年,凤凰县委、县政府确定中寨村为凤凰县司法局定点联系帮扶村。就此,凤凰县司法局干部职工又肩负起一项光荣的使命!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为做好中寨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凤凰县司法局在县上任务下达后,立即成立了以局长田谋顺为组长、副局长田仁良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扶贫攻坚工作队,深入村组及农户家中,面对面了解贫困群众致贫原因、群众所愿,帮助制定脱贫计划。
“仅今年前几个月,司法局的干部就到我们这儿来了十几趟……”当地一杨姓老大爷告诉笔者。
坚持用“六个精准”引领工作导向。 群众缺什么,就补什么,就帮什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中寨村,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是木江坪镇油菜产业大村,每年种植油菜500余亩,年产菜油18.5吨,收入44万元。为实现扶贫工作从“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变,把这一富民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让群众真正鼓起“钱袋子”。凤凰县司法局聘请农业技术员对当地农户开展油菜技术培训,重点讲解示范油菜移栽、整畦、施肥、锄草的方法,帮助群众掌握相应栽培技术,起到高产高效的作用。中寨村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凤凰县司法局积极协助该村向相关部门化缘,争取资金维修渗水的蓄水池和老化的自来水主支管,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维护地方稳定。
“我们的情况,可以说司法局的领导心中一清二楚……”当地群众如是说。
为民情怀,日月可鉴!
“帮”字上出实招,因地制宜旧貌焕新颜
真扶贫,扶真贫。在联系中寨村脱贫攻坚过程中,凤凰县司法局干部职工针对贫困村实际,着力“帮”字上出实招,着力“帮”字上见实效,用真诚谱写了一曲司法干警一心为民的赤诚之歌。
在凤凰县司法局的扶贫档案中,笔者看到了该局2016年针对中寨村实际制定的“精准扶贫扶智举措”:采取一对已的帮扶格式精准扶贫;发挥工作职能,进行“扶贫扶智”法治宣传;为贫困村无偿提供法律顾问;为贫困村购置办公设施……等十三项。
为了落实政策不走样,他们在派出第一书记驻地扶贫的同时,还将中寨村所有贫困户帮扶分解到人头,实行结亲帮扶,定期下去走访,常态化考核,坚持不脱贫不脱钩。扶贫攻坚工作队,更是将走基层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做到有了问题随时到,有了问题随时解决。通过大力开展“双联”和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了党群、干群关系。
“感谢党,感谢凤凰县司法局干部职工,他们为我们村做的事情,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10月的一天,笔者来到木江坪镇中寨村采访,说起当地的扶贫工作,很多群众都要禁不住表达对帮扶他们的凤凰县司法局的感激之情。
村支书记杨志军说起这些事情,至今都非常动容。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目标。79岁的杨生林老人,是凤凰县司法局田谋顺局长帮扶联系户,其子女都在外地打工,由于本身生活艰辛,对老人照顾较少。家中一贫如洗。对此,田局长先后8次去到他家,给他送去了被子、床单、新衣服、新鞋等,还帮助其规划改造了住房,感动的老人逢人就夸“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好”。
2016年1月22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当85岁的贫困老党员杨光义正在为过节发愁时,田谋顺局长率党组成员带着大米、菜油和慰问金来到了他家,他握着田谋顺局长的手激动地说道:“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感谢组织,有了你们的关心,我会带领孩子们坚强地生活下去……。”
中寨村七组田元久老人双手残疾,老伴唐五玉体弱多病,小儿田明常年在外打工。2016年初,田元久老人听到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宣传发展产业五大优惠政策后,在凤凰县司法局的帮助下,先后购买8头仔猪、1050只小鸭进行试养,一年下来,纯赚3万元。田元久老人乐呵呵地告诉笔者:“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好,只要人不懒,跟着党走,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美满地生活。”同时,凤凰县司法局在中寨村扶持养牛、养羊、养猪、养鸭专业户各一个,肥猪年出栏300余头,肉鸭年出栏3000余只。
中寨村办公设施及办公条件落后,凤凰县司法局为他们提供2万元帮扶资金,并配送了各类办公设施,改善“两委”办公条件。中寨村地处偏远,群众文化生活匮乏。凤凰县司法局积极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组织群众开展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并会同有关部门帮助村上建起村文化广场、村广播室、村图书室,添置了1台液晶电视、1台扩音器和一套音响设备,安装了高音喇叭。
九组跨河引水钢管年久失修,到处漏水,严重影响下游26亩良田灌溉。凤凰县司法局获悉后,挤出办公经费2800元,为其购买4根直径27公分长6米引水钢管,解决了26亩良田灌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以来,凤凰县司法局先后协调有关部门为中寨村立项修建水毁河堤300米,机耕道1000米,维修自来水主支管1000米,支持现金42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并出资16000元为一组新修码头2个,维修码头2个,解决洗衣难问题。
蜿蜒的村组公路硬化了,水毁的河堤修好了,……茶余饭后,村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用自己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幸福生活,感谢党的富民政策。通过凤凰县司法局的帮扶,中寨村变了模样,正朝着既定的小康目标奔跑而去。
“法”字上做文章,法治扶贫催开文明花
“帮助中寨村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具体问题 ,增强贫困人群的权益保障意识、法治意识,形成人人尊法的氛围,是司法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凤凰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加强法治宣传列入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部分。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用法治催开了中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花。
强化贫困人口法律援助,做实“民心工程”。利用扶贫攻坚服务队集中开展法治扶贫扶智、法律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将农村发生的典型案例,制成展板,印刷成册子,发送给群众。通过法治讲座,面对面的讲给群众听,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带着任务、带着责任走进贫困村,切实做好普法宣传,依法做稳定维护、矛盾化解、治安秩序整治及依法保障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基本权益等工作,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法治宣传和解疑释惑,主动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
工作中,凤凰县司法局还为中寨村聘请了1名法律顾问,定期不定期前往村上,帮助群众调解纠纷、处理矛盾,宣传法律知识。对于贫困户需要维权的,他们还降低门槛,做到特事特办,开通维权绿色通道。
村民杨谭喜和杨均友因地基问题长期闹得不可开交,凤凰县司法局知道后,及时派出法律顾问进行法律宣传、调解,通过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两人矛盾最终得到妥善解决。
通过组织法律服务队伍,深入帮扶村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扶贫”、法律讲座、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法治环保小布袋等活动,中寨村村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凤凰县司法局联系中寨村以来,共接受法律咨询达百余次,为土地确权、产业发展等事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十余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谋事懂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题”用法。目前,中寨村形成了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干部依法治贫能力,显著提升,群众自我脱贫能力明显增强,干群关系、党群关系鱼水情深,社会更加和谐。法治的的花朵处处散发着馨香!
(来源:湘西州自治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