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水河畔,雪峰山下,一堵高墙将怀化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圈成一个独立的世界,里面关着的就是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瘾君子”。
墙外热闹喧嚣与它无关,却少有人知道,墙里的世界并非一片荒芜,而是平和宁静,流淌着脉脉温情。
很多人的眼里,戒毒工作是枯燥乏味的,每天面对的是冰冷麻木的吸毒者。可怀化强戒所的民警却认为在戒毒人员一张张冷漠的脸孔背后,也有最朴素的情感渴求:“上孝父母、下抚儿女”,他们冰冷的内心也需要阳光和亲情的温暖。
矫治大院里的“最后一面”
2017年3月的一天,怀化市强戒所强戒人员易某在会见父亲后情绪陷入崩溃,原来是父亲带来了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易某的母亲查出了癌症晚期,医生宣布生命最多只能延续三个月。
民警知晓这一情况后,马上对易某进行了心理疏导:“你母亲需要你的鼓励来战胜病魔,作为儿子你要给予她力量和勇气,更要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出所,早日见到妈妈!”并特批易某每周给母亲打一次亲情电话,易某在电话里不断地鼓励妈妈:“妈妈你一定会好的,一定要等我回来!”就这样,他的母亲坚持了9个月,被医生称作奇迹。
2017年12月,易妈妈的病情已到药石罔顾的地步,而这位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见自己的儿子一面。为了满足这位母亲的心愿,怀化市强戒所决定特事特办,安排易妈妈来所探视易某。
12月22日上午,怀化市强戒所矫治区院内的民警办公室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头发花白,身躯孱弱,见到自己儿子的那一刻她浑浊的双眼迸发出光彩,而她的儿子易某跪地抱住母亲的双腿泣不成声,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后来,易妈妈带着满足的笑容回家了。留在戒毒所里的易某更加坚定了戒除毒瘾的信念,因表现良好连续获得减期。正如他告诉民警的,妈妈的爱会一直在!好好珍惜生活的信念也会一直在!
“犟哥”的眼泪
因为脾气性子犟,梁某在怀化强戒所戒毒人员当中有个“犟哥”的绰号。
从入所之日起就对戒毒矫治心存抵触情绪,经过管教民警反复耐心的沟通,梁某才透漏他内心对家中年迈双亲和一双稚龄儿女的牵念。通过深入了解梁某的家庭状况,怀化强戒所将其子女列为“情暖高墙·关爱孩子”的重点帮扶对象,并深入实地走访了梁某的家庭。
中方县泸阳镇的一个小村子里,几间老木房,两张方木桌,两个热水瓶,褪色的塑料高脚凳,一台90年代的老式电视机,两张小床,这就是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的家。孩子们的母亲早在父亲刚染上毒品的时候就负气离开了,年已花甲的两位老人苦苦支撑起这个贫穷的家庭。
“老头子一有空就到附近山上砍柴,想着现在还能动,多砍点,家里要烧火,娃娃们要吃饭。”梁某的母亲陈奶奶向走访民警诉说着生活的不易!?
“老头子腿脚不好,我的腰不好,血压也高,但是想着这两个娃娃,我们只能攒劲做事,不能病,也不敢倒。娃娃们都懂事的很,一碗白饭,一口小菜就能吃饱啦,也从不问我们要新衣服穿,都是周围邻居送的,只能盼着娃娃爸爸能够改好了回来,我们能松活点。”陈奶奶语气里透着无奈和疲惫。
梁某的一双小儿女,瘦弱的身躯、两双大大的眼睛怯怯的看着走访民警,当民警把新书包新文具和下学期幼儿园的学费送给他们时,两个小家伙眼睛里绽放出惊喜,问他们“想爸爸吗?”孩子们眼睛红红的不断点头,奶奶说因为交通不方便,家里活也多,自从儿子被强戒后,孩子们就没有看到过爸爸。
为达成孩子们的心愿,怀化市强戒所民警接送梁某家属来到戒毒所与戒毒人员梁某相见。孩子们入院看到爸爸那一刻,欢叫雀跃起来,那一声声“爸爸”让梁某红了眼眶,等小女儿兴高采烈的告诉他:“爸爸,叔叔阿姨给我送了学费,下学期我又可以去读书啦”的时候,这个向来刚硬的汉子嚎啕大哭。
梁某在父母和孩子们面前保证,自己会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出所,出所后一定好好做事,一起撑起整个家,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们走后,梁某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因为表现优秀,得以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回到家中打零工,日子虽然艰难,但一家人希望犹在,未来也能更加美好。
当多数人认为戒毒人员成为社会的弃儿时,怀化市强戒所全体民警却坚信:高墙无法隔断亲情和温暖,爱和阳光能够照亮冰冷阴暗的内心。他们抱着化腐朽为神奇的信念和不化冥顽誓不休的意志,充分发挥戒毒矫治、社会帮扶、家庭帮教的三方合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演绎出一幕幕浪子回头的美丽神话。
(怀化市强制戒毒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