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

桑植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度”融合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民生驿站”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24年05月14日 09:44 【字体:
  

桑植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不断探索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成功搭建县、乡、村“三级平台”,以蝶变跃升的服务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赢得群众口碑,于2023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引领法治温情的新航标。

创出“有深度”的管理模式

“建设一个有温度、更专业、更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直是中心的不懈追求。中心以打造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开启了特色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接待诚心、解答耐心、办事细心、用语暖心、服务真心、群众放心”在中心清廉大厅,“六心”等标语随处可见。服务工作规范不仅“上墙”,而且“入心”,工作人员都耳熟能详并严格执行。

为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中心实行“一案一评查”“一案一补贴”制度,案件质量评查委员会对每件已结案件进行评查,根据评查结果发放补贴。在指派时实行受援人与承办人双向选择,在办理中实行跟踪服务,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此外,中心在服务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清风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全体工作人员以务实举措为群众办实事,以实干担当践行为民初心。

打造“有力度”的服务团队

2024年3月,13位来自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的农民工一行来到中心寻求帮助。2020年,承包某学校装模工程的熊某在工程完工后,拖欠他们的工资共计8万余元,至今未结清,希望中心帮助他们讨回工资。

工作人员引导他们快速完成了申请流程,确保案件当天受理审批指派到位。同时,与桑植县人民检察院取得联系,检察院在得知情况后,支持13位农民工起诉。经过承办律师、检察院、法院和援助中心的共同努力,4月28日,正在外地务工的熊某通过网络与13名农民工达成了调解协议,农民工代表王某特意来到中心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这是中心创建优质法律服务团队,高质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桑植县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吸收讲政治、讲纪律、讲担当的优秀律师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专业人才入驻大厅,实现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集结最强力量打出维权“组合拳”。

建成“有温度”的“民生驿站”

2023年8月,两位老人带着一名小女孩来到中心公证处,咨询抚养权有关事宜。来者是小女孩的外公与爷爷,孩子是其父母在恋爱期间生育,二人已经分手。她原本跟随母亲生活,为了方便上学,现在需要将户口迁至其父亲名下,由父亲抚养。

公证员告知二位老人,抚养权问题需要孩子的父母共同办理《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公证。经进一步了解,公证员得知孩子的父母胡某与钟某的情况有些特殊,均属残疾聋哑人士,且文化程度不高。为了帮助二人顺利办理公证,公证员积极与桑植县启智学校取得联系,邀请该校专业手语教师到公证处现场翻译。公证处还按照相关规定,为二人减免了公证费,并及时出具公证书。“无声”公证,关爱有形。这是中心关注特殊群体,全力满足困难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公证服务需求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中心不断拓宽援助范围、降低援助门槛,设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五类人”案件实行“三优先一及时”制度(优先接待、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及时审查)。同时,推行公证上门服务,对行动不便或限制人身自由,确实不能到公证处办理公证的当事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多维度需求。

(桑植县司法局供稿)

桑植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度”融合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民生驿站”

3330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