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

湖南星城监狱探索刑释人员“一站式”就业指导新模式

湖南司法厅 sft.hunan.gov.cn 时间:2017年04月21日 00:00 【字体:
  

  改进创业培训方法,提升创业培训质量,加强创业培训管理,“向上对接、向外拓展、向下联系”……今年来,湖南省星城监狱着力为服刑人员提供“保姆式、跟踪式、一站式”创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将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与就业、创业全面融合。大批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我们就是要让回头浪子发金光。”据监狱长杨策介绍,星城监狱是我国第一所以出监教育、技能培训、模拟实训和回归指导为主要职能的特色型出监监狱。建狱15年来,一直不断探索提高回归人员安置率。监狱每年开办出监培训班3期,目前已累计开办67期,培训的服刑人员43000余人全部获得国家培训合格证,其中19000余人取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监狱的出监教育实践首开国内先河,建立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指导、职业推介、跟踪服务五环连动、环环紧扣的工作模式,在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特色型出监人员教育改造的“星城模式”。

  今年初以来,星城监狱不断拓展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指导渠道,与长沙市创业指导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创业培训进高墙”活动,着力实施创业导师提升计划,旨在通过提供“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将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与就业、创业全面融合,为即将刑释人员搭建回归社会后的新平台。

  对面包店倍感兴趣的张强(化名),是星城监狱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在听了SYB(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1998年引入我国,是以创业带就业的就业促进模式)课程后,他萌生了开一家面包店的想法。张强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培训后,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据了解,这种类型的培训,每年在星城监狱定期举办3-4期,这已经成为星城监狱一道固定的工作菜单。王杰(化名),星城监狱第51期学员,活动的直接受益人之一。2012年回归社会后,按照在校制订的创业计划书与人合伙创办湖南穗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感恩监狱的教育,王杰把帮助、安置刑释人员就业创业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之一。星城监狱在2013年与该公司合作创办刑释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的基础上,又在2015年底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了与该公司的合作,配合其逐步完善基地的建设和刑释人员的过渡安置工作。一年来该安置基地签订就业安置协议56人,成功过渡性安置学员18人。

  “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不是边缘人群,不应被放弃。”据星城监狱党委副书记、新桥实业公司总经理彭亚雄介绍,星城监狱开辟了专门的训练教育场所,从服刑人员入监后和出监前着手,从心理到技能进行全方位的引导。

  监狱开展集中的出监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推介,先后开设焊工、电工、数控铣床与加工、汽车维修、烹饪等14个专业,实操实训占总课时60%以上。服刑人员进入监狱,选择技能,监狱派遣专业的技师为他们讲解技能,实地操作与演练,并且多次开展技能比拼大赛。

  同时,为真正疏通刑释人员就业通道,星城监狱着力加强与社会职介机构和企业合作,初步构建了“立足湖南,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的职业推荐平台。每学期在狱内举办就业咨询与招聘活动,让学员与社会企业、职介机构进行面对面的劳务洽谈和预约。仅2010年以来共举办狱内职介活动15场,先后有345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8568个,预录3785人。同时,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建立完整的在校学员联系档案和重点回访对象档案,对重新犯罪可能性较大的人员和有较好创业条件的人员分别建档,及时跟踪指导。开通电话咨询热线,加强回访联系,个别推荐安置刑释后返狱寻求就业支持的人员400多人。

  出监教育、模拟实训、回归指导。经过多年的特色实践,监狱的一大批回归人员将技能培训和SYB创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通过创办企业带动身边的人员就业,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难题,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实现了降低重新犯罪率和提高就业率的“双赢”。

(星城监狱供稿)

湖南星城监狱探索刑释人员“一站式”就业指导新模式

974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