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屈原管理区司法局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契机,聚焦行政执法监督关键环节,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能力提升“三大举措”,推动执法行为更规范、营商环境更优化、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织密“一张网”,构建三位一体监督新格局
司法局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监督+检察+社会”三位一体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与区检察院联合出台衔接意见,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累计召开联席会议5次,移送问题线索23条。设立企业行政执法监督点,聘请社会监督员参与执法评议,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司法监督的共治局面。“通过周调度、月总结机制,实现了问题发现、移交、整改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督促整改问题6个,对2家整改不力单位下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监督实效显著提升。
用好“一个码”,打造智慧执法监管新模式
在该区推行的“扫码入企”制度成为规范涉企执法的重要利器。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前必须扫码登记,实现执法行为全程留痕、实时监督。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开展“扫码入企”检查393次,“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覆盖率达85%以上,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等问题。与此同时,司法局主动前移服务关口,开展“法治体检”入企活动,领导班子带队走访米粒方、海丰物流等20余家企业,帮助排查法律风险,变“事后纠偏”为“事前预防”。
练就“一身功”,锻造专业执法铁军
执法队伍建设是规范执法的基础保障。该区持证执法人员数量较上年增长18%,组织行政执法业务培训4期260人次,人均培训60课时。创新实施“案例式”“实操式”教学,重点针对执法职能不清晰的部门开展精准指导。通过法制审核前移,对禁烧、禁钓等重点执法领域现场指导,成功推动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实质性化解。其中,营田镇天王宾馆违建拆除案、天问街道三角坪国有资产租赁合同纠纷案(历时17年)、棚户区改造征收补偿争议(历时11年)等典型案件的顺利解决,挽回经济损失超百万元,成为执法监督成效的最佳注脚。
下一步,屈原管理区将继续深化执法监督改革创新,推动行政执法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治理深化。这套刚柔并济、疏堵结合的执法监督“组合拳”,正为该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屈原管理区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