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丽的水鸟,清晨,它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看起来很不安稳,但却十分悠然,人们说,它是在放哨,察看自己的领土,因其坚守领土,故称为“鹭鸶”。
临湘市司法局羊楼司司法所社区矫正专干李红明,就是这样一只“鹭鸶”。
小女生背井离乡当上了社区矫正专干
李红明是岳阳县人,出于对制服的向往,对司法行政的崇敬,毕业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的她,2017年通过公开招录,被分配到临湘市司法局羊楼司司法所,正式成为一名社区矫正专干。
这年,李红明23岁。
梦想很强大,现实很骨感。因社区矫正又太过专业化,刚到司法所的李红明显得“懵懵懂懂”。但李红明并不着急,用她的话来说,“有所长教呢”。
李红明口中的所长,是李晓明。李晓明时常谈到鹭鸶和工作人员的关系,他说“一个鹭鸶要守一个滩头”。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者而言,基层司法所就是进攻登陆、作战必经抢占的前沿“阵地”,而他们,就是驻守“滩头”阵地的“尖兵”,驻守他们的“初心”。
可社区矫正的初心是什么呢?李红明说,是孔子“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
社区矫正的初心,就是在向真、向善、向德的追寻中,在默默无闻的坚守中。
就这样,李红明在所长的谆谆教导下,自己仔细研究湖南省社区矫正的规章制度,翻看台账资料,渐渐熟悉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完成一名大学生到社区矫正工作者身份的转变。“第一次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集中教育和集中劳动,都是所长手把手教我的。”
冰雪步行3小时 只为责任在身
2017年12月,全省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月底,省社区矫正管理局给尚未与省局系统对接的基层司法所下达了命令,必须在一周之内完成。
那几天,临湘市下着漫天大雪,路面结冰严重,从县城到乡镇的班车,全部停运。
更糟糕的是,羊楼司镇自周五下午便开始停电,来电时间未知。2天后,被困在县城的李红明,得知来电后又喜又愁。
喜的是终于来电,可以马上着手与省局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对接工作。愁的是,道路仍然结冰,不能通车。
没有任何权衡,所长当即决定走路去。李红明便和所长二人,从中午开始沿着公道步行,15公里路程,走了整整3个半小时,终于抵达羊楼司镇。来不及歇息,二人紧接着开始进行司法所与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对接,成功在晚上完成了此项工作。
李红明每天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曾犯过错误、曾触碰过法律底线,但李红明始终把他们当作一个普通人,平等对待。“每一个矫正对象的的矫正过程对我来说,都是一段成长的经历,做好每例审前调查,填好每本工作台账,走访每名矫正对象,帮助他们’识迷途而知返’”。李红明说,她见过目不识丁的老人家因为家中藏有鸟铳而犯罪,见过满脸忧愁的妈妈为未成年孩子办理入矫手续时对国家的千恩万谢等等,她的心每一刻都在触动,“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对生活的感恩,对法律的敬畏,以及人性种种的爱。”
道德与法律矛盾时 坚守底线不可触碰
本着“挽救人”的社区矫正工作理念,李红明也会经常遇到让她矛盾纠结的事情,最让她印象深刻的,便是社区服刑人员刘某。
刘某家庭经济困难,父亲卧病在床,女儿患有白癜风,自己眼睛也患有视网膜脱落。一次,刘某请假带女儿到长沙治病,假期结束后,到司法所销假。所长见其状态不对,便拿出尿检板进行尿检,测试结果为阳性。逼问下,才说出自己沾染毒品。
“当时,就该对象是否收监,我们遇到了道德与法律矛盾。”一方面,重病的父亲和女儿都需要她的照顾,可社区矫正期间吸食毒品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必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在慎重衡量之后,最终决定将其收监执行。“社区矫正虽然是刑法温柔的一面,但底线绝不可触碰。”
白白净净、一头短发、身着单薄而个性衣服的17岁的社区服刑人员王某,因聚众斗殴而犯罪,在社区矫正期间,封闭自己从不愿与人交流。今年春节前,李红明再一次到王某家中走访。
王某父母早年离异,独自住在一间狭小而凌乱的房子里。“这个孩子很可怜。”王某的处境让李红明的内心异常难受,因为缺乏家庭关爱,才导致王某叛逆,和所谓的朋友一起找寻被关爱的感觉。
那一刻,李红明下定决心要好好帮助她。李红明主动提出一起整理房间,并以姐姐的姿态听她诉说、帮她释怀、鼓励她上进。渐渐地,王某放下了戒备心态。
今年5月,在临湘市上半年的集训活动中,王某趁中途休息时她将李红明悄悄拉到一旁,从身后拿出一块蛋糕,眼神坚定地说:“姐姐,你尝尝,这是我亲手做的蛋糕,虽然不太完美,但我保证将来成为一名甜点师。”看着手中不太美观的蛋糕,李红明泪湿眼眶,自己只是尽到一个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本分,对于王某来说,却是一场新生。
无悔选择绽放青春
在同事眼中,李红明是一个性格开朗,对工作认真负责,遇事积极向上的人。“一个小女孩把那么多服刑人员管理得服服帖帖,很不容易。”
在复杂而具体的社区矫正工作当中,李红明也曾迷茫过。“要管20多个社区矫正对象,各种各样的资料台账需要整理,每月还要到社区服刑人员家中走访,再加上自己又是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异地,在工作中遇到别人不理解时,有那么一瞬间真是后悔从事这个工作。”李红明笑着说,但看着社区服刑人员服从管理,顺利解矫走向社会时,又觉得很有意义,负面情绪也烟消云散。
抚摸胸前庄严的徽章,无悔当初选择。李红明说,她虽然是中文系毕业,又背井离乡,但如果重新选择,她依然会选择成为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读书时,老师是一个引领者,教导我们学做人,学知识。在社会上,社区矫正工作者是一个引领者,春风化雨重塑灵魂。”
记者手记:
没有华丽的乐章,没有动人心魄的故事,社区矫正工作者就像“鹭鸶”,坚守在社区矫正工作战线,默默耕耘、拼搏进取、永不言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成为社区矫正战线,最美的战士!
(来源:法制周报 岳阳市司法局供稿)